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讀後小感】中西輝政的《大英帝國衰亡史》

在這本書名意圖非常龐大的《大英帝國衰亡史》的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感到「定位」上問題。與其說是純粹的歷史探尋,倒不如說是「有目的」的論述——當然這並不是負面的意義。後來重新翻了一下作者的簡介,看到他的背景為「法學部」、「政治史」,便大體能夠理解了。
 
這本《大英帝國衰亡史》並不是我平常所熟悉的「歷史學者」的作品,因此本書的寫作基調非常偏於「實用」,並在後半部——也就是大英帝國國勢在維多利亞時代結束後的下坡——用了不少「If」的論點。簡單地說,作者認為在十九世紀時,「如果」不要那麼在乎歐洲因德國興起,則英國便能好好地凝結海外殖民地的力量,便能壓制美國,繼續維大英帝國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由於倫敦當局仍然抓住自近代早期的「歐洲均勢」思想,太過重視歐洲,乃至於最後被拖入兩次世界大戰,造成整個國在人力經濟思想各個方面,都陷入退縮短絀的困境。而作者認為,自從美國獨立之後,英國知識圈便一直有「大盎格魯撒克遜」的意識形態,以致於英國便放棄了大國的定律——壓制挑戰者——導致最後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後起之秀竟取其而代之。本書還提出了不少理論,比如像「國民的活力」、「經貿的發展」,都在十九世紀起明顯地出現衰退。
 
不過我個人對本書的論點,並不能說完全不同意,只是覺得作者的「治學」方法與我不同道罷了。可以說,本書是種「先射箭再畫靶」的論述(也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實用性」),比較像是用來針砭當前時事政策的觀點,而不是想要真的去理解歷史。畢竟,這個「日不落國」自從印度獨立(或者用更鬆散的標準則是香港回歸)之後,便再也不能稱作「大英帝國」了。歷史理論是很難去「證偽」的,因此拿著各種論述去「證明」這個自然滅亡的國家,不太能夠稱為科學。所以我一向比較喜歡閱讀貨真價實的歷史研究,也就是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當地的真實面相,再作出全面統籌性的理論。這本《大英帝國衰亡史》,卻比較像是「落井下石」的鞭屍之作,反正隨手拈來一些事件與人物,便可以作為「證明」國家衰亡的因素。作者認為邱吉爾對納粹德國不計代價的戰爭,是最後的一項失策之舉。不過我個人卻認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特別是愈「民主」的組織,純粹感情的推動力超越冰冷的分析,便愈有可能發生。
 
然而,本書還是有許多讓我深得收獲的資訊。雖然在十九世紀末的英國與日本是同盟、且英國一向視俄國為敵對勢力,但關於日俄戰爭的結果,英國仍是大搖其頭,認為黃種人打敗了白種人,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正好顯示了,人類社會集體的種族思想,永遠是我們的天性之一,所謂的理性是很難超越的。
 
#索姆河之戰是心神喪失的白痴指揮官的代表作
---
以下是閱讀當中的小筆記︰

1. 十九世紀末,美利堅仗著門羅主義耍囂張,將髒手伸向加拿大和拉美,惹得英狤猁計劃向美利堅再幹一場大架。但因為同時發生歐洲德意志興起、波耳戰爭慘勝,使得英狤猁決定「重歐輕美」,放過美利堅,全力圍堵對抗德意志;並認定「盎格魯撒克遜人都是好兄弟」。
後來大家都曉得,美利堅小弟,並不會感謝英狤猁大哥的恩義,趁著大哥疲於奔命時,直接坐上寶座,並反過來把英狤猁視作小弟。

2. 波耳戰爭時,英狤猁人在南非設立了集中營,整死一大票非戰鬥人民(非戰爭人士死得比戰爭人士更多)。不過呢,因為「轉型正義」從古到今一直都是輿論強勢者的專利。所以現代全世界人們一講到集中營,當然要請元首出來一人獨力扛鍋囉。

3. 和突厥哈里發國一樣。廿世紀初,英狤猁國大力推行民主化。然後……國家就愈來愈衰弱了。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觀片小感】《狄仁傑︰神都龍王》

1. 唐朝的戰艦居然不需要船槳,只靠船帆捕捉的風力就可以東南西北自由移動?有這種超越時代近千年的黑科技,他們不去征服世界實在太可惜了……
 
2. 唐朝武將的頭盔是從十四世紀的倭國「穿越」過來的?服裝設計組太鬼混了。
 
3. 武術打鬥很好看,看來香港的這方面人才都跑過去了。正如荷李活的飛車追逐與槍戰,看華人武俠片的「爽片」重點就在華麗的武術打架招式。
 
4. 打水怪的戰鬥很難看。和《太平輪》一樣,徐克導的水戰鏡頭的安排,火候不足,超級凌亂。
 
5. 打算用來射殺水怪的是「床子弩」吧?這應該是北宋時的發明。但這群水兵居然說看不清目標而不敢發射,顯得智能太低了些(有大招就要開呀……)。最後還是靠老哏的「刺眼睛」攻擊,以及餵毒魚給它才解決掉。
 
6. 片尾放了一堆場景和妖怪的設計稿。但每張設計稿附上的小篆標題字橫排,方向居然是「由左到右」?
 
7. Angelbaby 的戲份安排情節太糟糕了,她的作用,好像只想要證明所有男人都想對她セクハラ。我只認定劉嘉玲才是本片唯一女主角。
 
可以一看的作品。

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意外的國度》

如果與作者的另一書《台海、冷戰、蔣介石》比起來,這本由林孝庭所著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的「可讀性」更高。但整體來講,《台海冷戰蔣介石》的內容,反而比較「好看」。原因,就在於「眼界的大小」,《台海冷戰蔣介石》遠比《意外的國度》更加宏觀與開闊︰前者可以看到當時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但作者的個人評論較少),後者則是局限在幾位美國相關人士與台灣(但作者個人的評論頗多)。
 
作者的工夫所在是「整理爬梳史料」,因此本書每一章的內容都是「言必有徵」。然而,由於我讀過前書,因此這本專講台灣 1945 ~ 1954 之間所發生的事情,正因為「史料」太多太雜,所以要如何清理篩選,而作者的評論便常常跟著凌亂不堪。最明顯地,就是他書中的主角蔣介石的態度,很容易因著他的某一段日記、某一則他的公開發言、某一些美國人(國務院、中情局、大使館)的檔案內容,便呈現了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的各色繽紛色彩了——這是很真實的描述,但給後人讀史,如此瑣碎反而沒有太大脈絡。比如像當年李敖最愛引蔣介石在某次開會時發飆講氣話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然後用這句話來「證明」中國民國已經滅亡,差不多就是這種只有閒聊雜談而無實際歷史意義可言……本書最有趣的正是這種史料抓一則便評論一句,使得蔣介石在他的筆下,一下子反攻大陸、一下子不反攻大陸,讓讀者在內文中看得十分凌亂。這就是資料篩選的問題了。
 
此外,作者似乎對於葛超智(George Kerr)留下的資料照單全收,並作出「台灣人民對國民黨統治的仇恨至今仍難消解」的評述。身為閩南裔的我,個人在青少年到青年的成長時期,正好可以為此作自己的見證︰這種對「二二八事件」的仇恨,不過才廿年的時間而已,主要還是由執政者利用輿論所炒作出來的。而二二八事件的史料已經非常多了,但本書卻未曾提及當年「左派思潮」的流行,特別著重在葛超智的事後回憶,也算是有所偏頗的。
 
至於本書描寫到大陸被中共席捲之後,美國國內各派別的對台評估與作法,只能用「一團混亂」來形容。究竟要不要支持蔣介石(或暗殺或政變)、對陳誠吳國禎與孫立人等實力者要如何利用對待、要不要派出軍援、把台灣託管、是否讓台灣加入韓戰,作者在本書中抓出了不少資料,證明美國對華政策的想法非常豐富,但實際上……如果沒有韓戰,最後啥事都沒幹,換個角度來看便是「優柔寡斷」。不過,我卻可以從書外得知非常簡單的解釋︰美國傳統上是「重歐輕亞」的,所以美國在國共鬥爭時「丟掉中國」一事,差不多像是清廷對於「鴉片戰爭」一樣,中央並不那麼在意,因為當年時空之下,美國最大的敵人在歐洲(具體而言是「蘇聯」),自然不可能放太多心力在這邊。因此,美國的對華政策最省力的作法,便以「維持現狀(Status Quo)」為主軸︰我在其它地方忙,你們先別作太多改變,等我空出手來回頭再處理你們。
 
雖不上前書令我讀得很過癮,但本書對於尋找相關史料方面,卻有相當的價值。

2019.2.21

【韓語小小筆記】漢字的消失

감사합니다 = 感謝합니다。
죄송합니다 = 罪悚합니다。
실례합니다 = 失禮합니다。
안녕하세요 = 安寧하세요。
축하드립니다 = 祝賀드립니다。
비행기 = 飛行機。
세관 = 稅關。
 
為什麼要廢漢字呀~~我已經老花了,看朝鮮文看得很痛苦……

【語言小筆記】朝鮮人的舌頭問題……

前一陣子看的那部拍給朝鮮人看的愛國片《浴血圍城88天》時就注意到,劇中主角的城主姓名為「楊萬春(양만춘)」,但在其它資料中卻有寫作「梁萬春」的。同時想到,漢人姓氏大宗之一的「李」,在現在朝鮮人並不讀作「Li(리)」,而是改讀成了「Yi(이)」。至於我的姓氏「林」,在朝鮮語中有兩種讀音︰「Lim(림)」和「Im(임 )」,後者才是主流。
 
換句話說,朝鮮人是非常不喜歡以舌流音開頭「L-」的讀音。這似乎與蒙古語有類似之處(最典型的便是「羅西亞」要改讀成「俄羅斯」)……
 
另外,漢語的「入聲尾」三種(-p,-t,-k),朝鮮人雖然也接收了下來,但他們對於收「-t」尾的,全都改讀成了「-l」——如「一」的音讀改成了「-il(일)」。
 
因此由「舌音的退化」通例,再加上他們的始祖桓雄是人面妖鳥,我們可以作個小結論︰現代朝鮮語的還真的是「鴂舌鳥語」呀。

2019.2.15

【讀後小感】《西方之前的東亞︰朝貢貿易五百年》

這本簡體中文譯本的《西方之前的東亞︰朝貢貿易五百年(East Asia Before the West: Five Centuries of Trading and Tribute)》,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韓國研究所主任「康燦雄(David C.Kang)」、對「中國朝貢制度」的研究作品。作者一開始便提出一個比較性的問題︰為何在近代早期的時期,重視國家主權的歐洲各國彼此征戰不已,但實施國家等級的「朝貢制度」的東亞,卻在相較之下呈現大體的和平景象?
 
若順著作者所提出的「大哉問」,歐洲依著「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開始重視「國家主權」、各個主權國之間在國際上處於平等的地位,各方依照「均勢」原則架構起國際局勢。而東亞,卻有「中國」這麼一個超級強權存在,而想當然耳,缺乏制裁的強權將會持續地欺壓周邊的弱國,而外圍的崛起力量也應該會不斷地挑戰中國霸權地位想取而代之。但歷史真實的發展卻恰恰相反︰近代的歐洲各國之間很少有所謂的和平(四十年的和平已是難能可貴的奇蹟了……);而近代的東亞國際卻相當和平,僅僅出現幾場國際戰爭、而且戰後立即重歸原有的秩序。
 
這種東亞秩序的建立與延續,自然與以中國為頂點的「朝貢制度」有關。而朝貢制度的參與者,西方學者曾經提出各式各樣的理論,對於比較「弱勢」的國家(特別是朝鮮與越南),通常不外乎各種「陽奉陰違」的說法,最通行的是「貿易利益遮掩民族自尊」。但作者在書中以各種層面加以分析,尤其在最後一章作出結論,認為今天大家所認定的價值觀(主權國家的自尊),在當時不見得有其重要性。作者舉越南和朝鮮在近代政權為例,向外認同中國朝貢制度,同時也等於對內認定其國內的身份等級秩序。在東亞以中國為主的儒家文化之下,「文化」程度的高低,遠遠超過現代人才出現的民族主義思想。而這種朝貢制度建立在儒家秩序的基礎上,對於中國的約束力並不小於次一等的國家政體,所以不會有西方武人傳統中的帝國無限制擴張的情況——中朝、中越的邊界,在元明之際便已大致確立下來(雖然明初和清初出現過越南戰爭,但那與其說是征服,不如說是天朝介入越南的政爭;後來越南也認同了中國朝貢體系,雙方關係回到戰前)。各安其位之後,反倒造成比歐洲同期歷史更穩定的和平。
 
關於作者所列出的各種文化與經貿方面的事證,我個人不禁想到,人類社會集體所建構的「意識形態」,絕對沒有超越時代的正確或錯誤可見。我們早已知道「民族主義」是近代晚期才「發明」出來的概念,而這想像出來的共同體「民族」究竟要怎麼劃分,從來也沒有個客觀準則。另外,各個社會原本就有「服從權威」的習性——我認為這根植在人類物種的生物天性之中,端看該社群要拿神明或某政治家族來套用——所以強國與弱國認同於某種秩序,也就是東亞諸國所認同於儒家文化,權力責任各自和諧安排,完全是對大家有利、合情合理的事。因此,便無需再像先前那樣,用「強國打腫臉充胖子」或「弱國口服心不服」之類的分析︰這便是用今日世界觀去厚誣古人了。
 
自然地,自從西方列強進入東亞之後,原先的朝貢秩序再也不可能重現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今日的各個民族國家,無不重新依著現代的思想引導,重新「詮釋」過去的歷史。所以今日的韓國與越南,便拋棄了祖先們的生活情境,重新以「反中/抗中」為其民族精神的主旨。當然中國也不例外,同樣以鴉片戰爭作為民族主義的新訴求起點。對過去歷史的認知,也是透過現代重新塑造出來的︰有句大家常用的話,就是「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由於作者的本行應該是「國際關係」,所以無可避免地對於東亞的歷史有許多細節會因其所選的資料而出錯(中譯者有作修正),但他所詮釋的大體方向,我個人是非常認同的。與其拿一兩件過去的歷史事件,作為今天意識形態的佐證資料,不如看懂這當中的操作。作為歷史閱讀的愛好者,能與古代的真實生活環境「同理」,遠比被現代政客們動員,更值得我個人的精力灌注。
 
值得一讀的書。

2019.2.14

【觀片小感】《企鵝高速公路》

由於先前已經看過《有頂天》和《春宵少女》,因此這部去年(2018)在日本上映的劇場版動畫《企鵝高速公路》,我也就頗能接受這種森見登美的故事風格︰別想太多現實的合理性,好玩就好。
 
《企鵝高速公路(ペンギン・ハイウェイ)》的內容,是一個聰明但很臭屁囂張的小學男生,喜歡鄰近牙醫診所的歐派護士大姐姐,而大姐姐則有莫名其妙可將丟出物品變成企鵝的能力。男主角他發現城鎮旁的森林裡有顆懸浮的水球(劇中命名為「海」),並在初步研究之後發現「海」可能造成重大災害時,逐漸確認大姐姐的能力能夠拯救整個城鎮,於是便在企鵝大軍的簇擁之下進入「海」裡救人、並在最後修補「世界的盡頭」。
 
在我看了這三部作品之後的感想,覺得要看森見的作品,就是「腦袋放空」。基本上,森見的作品不會想好好地「教育」一般常識的觀眾(想當年我看《有頂天》兩季的作品時,一開始的印象是「這是什麼鬼?」要一路耐著性心看下去,才能或多或少地感覺出當中的樂趣……)所以這部《企鵝高速公路》,觀眾也必須拋開發問的衝動,純粹看劇情有什麼好笑的爆點就笑一笑、畫面有什麼特別精彩之處就讚嘆一聲。至少,以作畫精緻度而言,這部劇場版動畫稱得上是水準以上的作品——日本劇場動畫不斷地在拉高畫面表現上的門檻呀。
 
至於我覺得劇場動畫最「腐敗」的地方,本片倒沒有出現這個問題。雖然女主角的聲優是藝能界的蒼井優,但她的表現讓我在未見到片尾字幕前覺得還十分生動與稱職。或許是《企鵝高速公路》的基調比較高冷現實,所以即使找來一堆有名演員跨刀,在觀賞時還聽得蠻舒服的——和細田守的作品剛好相反……
 
可以一看的娛樂性質的好作品。對企鵝迷而言應該是福音之作。


---
PS.
記得虹和霓,前者在觀察者水平線的 40 度、後者在 50 度。
這張圖的比例好像不太對……

#如果要符合物理又要讓單一鏡頭同時出現人物與虹霓最適合的作法是拍仰角

【小筆記】東北亞偽造國書的外交傳統

先前在讀萬曆朝鮮之役(壬辰倭亂)的經過時,每每覺得這種國之大事,怎麼會發生這種有沈惟敬、小西行長膽敢偽造國書、欺君瞞上的鳥事。
 
今天才讀到,原來在這場堪稱為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東照大權現打算和李氏朝鮮和談、重新恢復關係正常化時,居中的對馬島領主宗智義這群人,竟然還是再次地「偽造國書」——雙方使者各自將自己主君喜歡聽的話報上去。可見得外交人員欺騙主君、和稀泥、維持國際和平,應該是當時的傳統。
 
只可惜在此之前的小西行長百密一疏,沒瞞過猴子秀吉,讓那場冊封/議和大戲被揭發,搞到後來中日兩國的政權都因這場戰爭而跨台了……

2019.2.9
柳川一件

【讀書小筆記】費正清評論的「朝貢體系」

費老大說朝貢體系是功能性的、是為了搞國際貿易而披上的虛假外衣。每個非中國的獨立國家,只是裝模作樣從貿易中獲得各自的利益罷了。
 
但在目前正閱讀的這本書所提到、以及先前亂讀雜書所得到的資訊,我確定「朝貢體系」並不難懂,而且正在今天的鬼島施行當中。君不見鬼島大統領的候選人在選前一定都得赴美帝國務院「面試」、當選之後必定要獲得美帝駐台總督的「賀電」,在涉外關係上一枚美帝中下級科員或不見經傳學者的私下談話可以成為鬼島當天的重大新聞。——然而,這一切並不影響鬼島全民上下對「自我獨立」的 masturbation 幻想。
 
也就是說,對於次級國家政體而言,向某天朝上國朝貢,在心理上的自大感,絕對不會有任何陰影;因為人類的適應能力是可以超越冷冰冰的邏輯的。
 
不過古今仍有差別。中華朝貢體系,次級國家的菁英可以到天朝當官。但現代則因為那勞什子的威斯特伐利亞協定的定義,一個人只能待在一個政體裡頭而不可跨越至別國效勞……

2019.2.9

【一月新番】《Girly Air Force.第四話》

這一話中的 Gripen 空戰中,女主角在狗戰中打出了七顆空對空飛彈。軍武盲的我,印象還停留在上一世紀,以為戰鬥機一次出航,掛四顆飛彈就是上限,還想這部動畫中在這方面頂多只是用「黑科技」來自圓其說。好奇上了 Wioooodia 查了一下,乖乖,這架瑞典之光,還真的能掛七顆。
2019.2.7

【讀後小感】《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

今天終於將這套三冊共千頁的《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給啃完了。讀了之後的第一個感覺︰司馬遷建立起來的「紀傳體」,可讀性真的是太偉大了!
 
我實在很難為這部《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的歷史作品列入一種類別。本書先以「時間」的先後順序切成三冊,然後每一部再依日本的各個地區(京畿、西國、東國、奧羽)再切分成不同的篇章,每個篇章再以各個小節分別描述將該地區所出現的不同地方勢力的政治變遷過程。
 
實際上的情況,便是讀者依著書中文字追隨某個家族的興衰進行過程的一半時,下一節便將場景切換到另一個家族的發展(當然也是講一半),如此反覆講了三四個家族之後,下一章又跳到另一個不同的地區,再重新來演出同樣劇碼的好幾齣戲。由於日本封建時代的家族,大致上都是在幹一模一樣的事︰大蘿蔔帶著小蘿蔔,老頭子過世之後兄弟拼死奪權,主君家臣站邊互鬥,各方領主依勢彼此狡詐進行結盟圍剿。所以,當我因為敘事的主體(某家族或某人物)不斷地在作時間與空間的切換時,心靈早已疲倦,最後只記得這些封建御家人進行一連串毫無特色的同類肥皂劇了……
 
當然我並非反對這種時空切換的歷史書。不過,正因為本書只講政治,而純粹的政治變遷過程,比較適合用「軸心」立綱的方式增加可讀性,也就是坊間常見的「英雄傳/戰役始末」的方式。時空切換的寫法,則必須將著眼點放大,以建立起某種統等性的哲理加以推衍。總而言之,本書作者不立主軸、不棄任何細微末節的小型封建主的描述,反倒讓人讀到五里雲霄中了……
 
至於本書的「研究」性質也不如宣傳中的高。如上所言,內文主體幾乎都在講「政治」,因此除了一大堆人名來來往往的變化之外,可能只有後北條的北條早雲有些深入探討,其餘絕大部分還是如宗譜大事記一般地流水記述。至於經濟、文化、思想信仰方面,也只有第三冊最後五十頁的「小講座」有其統論的價值。可以說,本書比較適合當作參考用的「百科全書」,方便讀者在別處見到某個歷史人物時,可以查看他在族譜中的位置與大事記。若要當作入門或深研,這套書並不適合。
2019.2.6

【十月新番】《轉生成史萊姆.18話》

從上一話就出現的新魔物之名「暴風大妖渦」,怪里怪氣的。查了一下,原來是源自希臘神話的典故,是那位倒霉鬼奧狄修斯曾遇過的、可以刮起大漩渦的海怪 Charybdis。
 
《奧德賽》當中沒有人在打架,這本書我供在書櫃裡快廿年都沒有讀完……
 
#伊利亞特我早在大一就啃完了
#所以三國演義比紅樓夢更暢銷不是沒道理的

2019.2.6

【一月新番】《盾之勇者.第4話》半澤直樹上身

這部由柑橘電影社(Kinema Citrus)所製作的一月新番《盾之勇者》的第4話內容,主要就是要欺負男主角石川界人。

我突然想到當年超紅的日劇《半澤直樹》,主旨就是「全世界的人們都集中一切資源啥事不幹只為了欺負男主角」。所以《盾之勇者》這一話的內容,正是「半澤直樹附身」,整個異世界的生命體都集中一切資源啥事不幹只為了欺負男主角。(好吧,最後小浣熊有靠著膝枕安慰男主角不要變壞……)

今我感到好玩的,是這一話播出的「殘留率」暴漲到了91.4%,觀眾全都回來了,站上今天的榜首。看來倭國人超愛「半澤尚文」這類型的故事,正是他們的文化底蘊之一。
2019.1.31

【觀片小感】《無雙》

這個週末將種花電信上的香港電影《無雙》給選來看。很不錯的電影——至少,我有種被這部電影給「唬」到的快感。
 
(以下超劇透)
 
 
 
 
 
 
 
 
在從頭開始按著順序觀看《無雙》這部電影時,我都會不自覺地忘記,演了大半篇幅的情節,都是主角之一郭富城的「個人視角」;這當然是編劇和導演刻意搞的鬼。我們從郭富城被補、並向香港警方自白、敘述案情時,得到的故事概要,是落魄畫家郭富城不受藝術圈接納,於是在某位專門製作假鈔的高手周潤發給招攬,成為假鈔集團中的一員。由於他們的目標為新版的百元美鈔,因此前半段都是這群好哥兒們努力在研發完全仿真的鈔票製作技術,從印刷版、紙張、墨水與各種防偽設計,最後都被他們一一破解,也讓他們向全世界的買家販售假鈔,獲得暴利。
 
然而,郭富城本性懦弱、也不想參與暴力的犯罪。當周潤發為了搶劫變色墨水而開始殺人時,郭富城與周潤發不斷發生衝突。最後,在一場臥底刑警在向他們釣魚的槍戰衝突中,偽鈔集團幾乎全滅,郭與周兩人決裂。郭富城逃亡、周潤發追殺,直到郭被逮捕,仍擔心神通廣大的周潤發會混入警察局殺人滅口……
 
這部戲演到這裡,觀眾基本上大多都已經很熟悉周潤發這個偽鈔首腦「畫家」的風格了。但是,這都是憑郭富城的「口述」而建立起的情節。直到最後十分鐘,導演才藉由周潤發「潛入警局」後失風被捕,才揭開本故事的真相︰根本沒有「畫家」這個三代偽鈔首腦,全都是郭富城在移送當中,藉由某位基層警員的形象所建立起來的虛假人物。整個偽鈔集團的主導人,就是那位狀似懦弱的郭富城本人。——導演在劇中耍了警察、在劇外也耍了觀眾。因此,在後來幾個迅速的重新回憶鏡頭中,先前周潤發氣場強大的犯罪過程,主要施行的人全都重新切換成了郭富城。他才是真正的「幕後大壞蛋」。
 
但或許本片是要賣給大陸地區的觀眾看的。在對岸廣電總局那種維護善良風俗的監督之下,大壞蛋郭富城最後雖然成功地逃離警察監視,卻還是要安排一個團夥中女性角色張靜初(複製版),在得不到郭富城的真愛,於是便在逃亡過程中引爆炸彈強迫郭與她一起殉情。——這簡直是破壞了本劇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高手過招」的氣氛,一下子便 Low 到谷底。回到我在看到中段的情節中,有一段他們偽鈔團夥六個人,由於某位將軍打算黑吃黑,於是他們便一口氣全殲了金三角的上百人武裝部隊給全殲掉;我原本對這部分 e04 聲出口。不過後來才知道這部郭富城的 POV,他要怎麼鬼扯淡,都是合理的劇情。但這最後壞人自己「同歸於盡」,就完全無法說服我了。
 
此外,本劇前半講了那麼多「超級偽鈔」的精巧,但只要他們一使用(鑫叔和郭富城),就立刻被警察給盯上——這與他們先前的努力,不就完全矛盾了嗎?
 
總之,這是部乍看令人覺得非常有趣的電影,會唬人的。但繼而一想,卻又好像有很多問題的作品。應該算是值得一看的電影吧。
2019.1.27

【觀片小感】《億萬男孩俱樂部》

將種花電信上週上架的這部《億萬男孩俱樂部(Billionaire Boys Club)》給看完了。由於我過去觀看金融犯罪的題材,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劇的《大騙局(Hustle)》,因此這部美國拍的電影《億萬男孩》,總覺得故事性非常單薄,沒什麼值得一提的特色。
 
《億萬男孩》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群剛自大學畢業的男孩們,由一位中產階級單親家庭出身的主角 Joe,在利益薫心的鼓動之下,找了一堆同年齡的富二代投資,並藉由話術與虛假的財務不斷吸金,堆起他們光鮮亮麗的財富成就——簡而言之就是一場「龐氏騙局」。最後泡沫破碎,主角身敗名裂……
 
我雖然對於戲劇從不要求要有「道德教化」的功能,而且認為真能編出真實世界的「壞」,才是編劇的功力所在——任何一位高中生都能編出「大魔王」的「壞」,完全不用顧慮真實的情況,反正觀眾很 Nice 的,不見得會提出質疑。但現代社會中的人,如果不能分辨出在金融領域中,大魔王的壞與真實世界的壞,那就永遠只有被唬的份兒了。這部《億萬男孩》的內容,只有一開頭男主角剛開始變壞的「壞」(提出所謂的「矛盾哲學」,將負資產重新包裝成未來的獲利)、並努力說服自己與別人投資的過程,以及凱文史貝西去 con 男主角的過程,算是本片的精華點。但後來他們開始「殺人」,而且還連續殺了兩人,整部戲的格調便立刻下降。不過是頭腦發昏的殺人越貨勾當,男主角還一幅良心未泯、只想回歸本心的悔意,實在套不上「智慧型金融罪犯」的意味;這還不如直接將本片描寫成「黑幫恩仇錄」更加為妥當,也更能發揮角色的形象。
 
普普通通的片子。難怪 MPAA 系統不願發行(聽說也是因為 Kevin Spacey 的醜聞問題吧)。
 
-
追申。關於本片被殺的兩人,劇情安排並不合理,他們的角色都是老江湖。凱文史貝西在保鏢有槍的條件下還不斷刺激對方,波斯老爸明知不肖子要綁架他卻跑去狂吸鴉片。果然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合理懷疑,編劇要幫男主角脫罪。
2019.1.26

【一月新番】《約定的夢幻島》的股權

看到最新一話的最後一張畫面,顯示本動畫「製作委員會」的出資順序︰

Aniplex(邪惡的索尼)、
富士電視台、
集英社、
CA-Cygames AnimeFund、
電通。

令我好奇的,是原始 IP 方的「集英社」居然只排第三?電視台的入資已經這麼靠前了?CY 爸爸將投資動畫事業搞成「基金」來經營?

邪惡的資本主義。

#再關注銷量已經不合時宜了
2019.1.25

【完結撒花】京阿尼《弦音︰風舞高中弓道部》全 13 話

這部放送時間延後兩三週的非典型去年十月番,終於也全部播完了一個季度的十三話完結。這部被網友們簡稱為《京弓》的,維持著京都動畫近些年來為服務基腐們的傾向,為這群青春洋溢的美少年們撒了滿滿的狗糧。整體說來,這就像是在看一部偶像番,高中男生們很可愛、男老師很帥、背景很漂亮。故事方面……咦?重要嗎?
 
《京弓》的故事很單純,就是一群高中男生(可以縮寫成「DK」嗎?)在學校「弓道社團」的活動。喜歡弓道的男主角患有「放箭過快」的毛病,但在社團裡好朋友的基情鼓勵、以及男老師的細心調教指導之下,最後他總算解開了自己的心理障礙,重新認清到了「和大家一起射箭真快樂」;而他們的 Rival(敵手),也是男主角的幼馴染之一,大家互相爭寵,最後男主角的心給了老師、打開了一位幼馴染的心結、在決賽中射贏了 Rival。然後就是 Happy End……
 
正如我在第一段所言,京阿尼的基情番組就是偶像劇,觀眾要的,就是看美美的畫面與聽美美的音樂。至於一般劇情編寫中的各種「衝突」元素,並不是那麼地重要。由於我沒法融入偶像劇的氣氛,因此除了石川界人的「不良少年」 風格之外,我在本劇中常常不小心忽略掉︰「蛤?剛剛那段情節算是一場衝突呀?」
 
完結撒花。
 
#原來張三豐教導張無忌的訣竅在本劇中也有套用 #忘了師父的教導你就能開大絕
#我還是比較喜歡搞百合的京吹
2019.1.21

【讀後小感】《西方金融如何改寫中國現代史》

這本書是屬於「正吃甘蔗」的書籍。作者一開始似乎想要建立一種廣大的知識體系,要從國家的「財政金融」作為切入點,對比中國與同時期的英國,統述她的歷史觀。因此當我在圖書館撈到此書,開始閱讀前幾章之後,對本書是充滿期待的。然而愈到後期,特別是過了全書之半,也就是作者在她分類的五個時代的最後兩章,我就覺得似乎在看財經雜誌的小專欄了——並不是不值得讀,而是成了沒有一開場那種「中英比較金融史」的意圖,成了作者隨筆閒談的圈內小品文。
 
本書的開場是很有野心的。作者拿同時期的中國萬曆皇帝和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作比較,談這兩個王朝國家在此時的國勢、以及他們各自所採取的經濟措施。如我們一向都清楚的,傳統中國一向是「政治集權、貨幣分權」的富裕社會;而英國王權則處處受到其國內貴族的不斷縮限而發展緩慢。但與許多國家歷史比較的情況類似,一開始的落後,有時反倒成了它後來突起的優勢。正因為近代前期的英國國內,王室與土地貴族和商人新興階層的勢力平衡,才使得他們會以一種「平等契約」的方式,成立仲介金融的銀行(英格蘭銀行),讓整個國家得以用「債務」的方式集中資源,並源源不絕地注入新資金,將社會經濟流動、技術與知識迅速創新,使整個大英帝國成了所謂的「日不落國」。而中國的菁英一向以人文道德立國,加上經濟自給自足,也沒多大的動力去沾染這種「銅臭味」的世界。
 
作者經過兩方的對比,認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必須要「集權」,才算是進步的象徵;特別是她在描述清末西方列強打入中國時,常常提到大清朝廷一直不願意強有力地引領金融服務、只能借外債而提出批判。這個觀點我不完全否定,但我並不認那還得搭配其它的因素才行,而不是將事情如此簡化。正如她將話題進入到了民國初期的孔宋時代,當時的國民政府已經「集權」了(廢兩改元、中央銀行),但她卻又將觀點拉回傳統的「貪腐」,籠籠統統地說這是蔣介石的失敗原因——呃……原來說好的大格局「西方金融觀念改變中國史」,怎麼又變成了「道德低下造成喪邦」的小格局了呢?
 
本書最後幾乎不談「比較歷史」了,只剩下金融圈內一些人事物的小雜談。而人民中國建立之後,作者也患了選擇性的失憶,在批判完蔣介石的孔宋貪腐、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之後,一下子就將時代跳入改革開發後的中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那三十年的共產主義新世界的金融史到哪兒去了?如果遵照西方金融知識而失敗的國民政府被作者開了一章批判,那麼真正遵照馬克思主義施行的金融措施(完全集權、不搞債務、不用鈔票)所造成的國家低度發展,作者怎麼不置一句好話或壞話呢?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前半部精彩、後半部普通」的作品。前半有知識系統的比較,後半差不多只剩下作者睹物思情的散文式抒發了……
2019.1.20

【一月新番】《天使降臨到我身邊.第2話》持ち上げる

「持ち上げて」中譯翻作「抬舉」,再和英語的「Lift Up」對比,看得出來,不同文化都對於這類的「實際動作」與其衍伸為抽象的「精神鼓勵」,語言上的表示邏輯思索方式都差不多。

#萌豚番
2018.1.18

【觀片小感】韓國片《浴血圍城88天》

斷斷續續在MOD上看完了。這部韓國的歷史戰爭電影,主旨是「宣揚愛國主義」。所以,首先我就不應該對裡頭描寫的「國際背景」局勢吐嘈,不能質疑這場「唐軍進攻高句麗」的安市城圍城戰,居然可以演成「強大惡霸的中國 vs 弱小團結的高句麗」這種簡單的二元對立戲碼。
 
1. 本片的唐人外型是我們所熟悉的右衽,高句麗一方的衣裝則是「左衽」,據網友 @朱厚生 所言這是正確的時代考據。為本片的物事細節表現而鼓掌。
 
2. 本片的圍城戰有三場。第一場唐軍用投石車(?)遠射後架雲梯蟻附、撞木敲城門,第三場唐軍堆「土山」,基本上我沒意見。但第二場的唐軍在夜間用歐洲的攻城塔(?)逼近城牆,此時足智多謀的安市城主的反擊方法︰叫部下將油包在小型布袋裡,然後丟擲到到攻城塔的正上方;同時城主射出火矢,在半空中讓油包爆開燃燒,灑下的火花便猛烈地將攻城塔給燒光光了。
——先不論劇中主角們的「神投」與「神射」,將幾顆拳頭大小容量的油在空中點燃,居然可以像榴彈一樣產生大範圍的燒殺成效。有這麼可怕的黑科技,何必侷限在遼東小城,乾脆去征服世界了吧?!
 
3. 本片的高句麗陣營的演員講現代韓語,唐軍陣營的演員講現代漢語普通話。但他們講的普通話,我聽了尷尬到直起雞皮疙瘩。既然這部片子不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何妨像《南漢山城》一樣全都講現代韓語算了。反正除了梅爾吉伯遜有錢可以在《受難記》中真正地還原古語,現代人看電影,基本上是對於語言時代的精確度沒有任何要求的(因為聽不懂……)。
 
4. 跟先前的《代立軍》一樣。我發現韓國歷史電影中很喜歡在片中仔細描寫「殺女人」,本片神女被割喉,女兵遭斷臂……可能是文化差異吧,詳述美女慘死的過程,總讓我看了挺不舒服……
 
5. 在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在文化上才是今日韓國人的「正統」吧。沒關係,只要能欺負李世民的,在電影劇情中都是我們韓國觀眾的好朋友!
 
6. 片末的李世民最後被「朱蒙神弓」射瞎左眼?幾年之後因這次受傷而死?沒關係,韓國人開心就好。
 
#開心的愛國電影
2019.1.17

【讀後小感】林孝庭的《台海、冷戰.蔣介石》

在臉書上讀到杜律師關於「歷史研究」的見解,大意是說︰最好的方法是將所有一切相關資訊調閱與還原回來,等於算是歷史現場的重建——但這在現實操作上是辦不到的。其次,則是建立起某種哲學體系——大部分的名家大師,則是用這種方式來成就名聲。
 
正如前一段所說的,要還原歷史現場,在現實上是辦不到的。更何況史料龐雜、互相矛盾所在多有,要如何選取,又必然會經過作者本人的主觀意識的過濾。有時候,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更可能是打著客觀研究之名、行意識形態的信仰宣傳之實(如臺灣獨派的前衛、玉山社的出版品……)。
 
而本書作者的研究方法,基本上也是遵循這條道路,也就是從原始的史料中慢慢爬梳,特別是美國中情局的解密文件著手,用來探索國民黨在大陸與共產黨抗爭失敗、撤退來台之後,這四十年間所發生十類事件的整理。當然,我們或許也須要時時提醒自己,既然本書特別著重在中外政府機關與政治高層人士的公開發言記錄,因此也不免會有所側重的問題。然而,作者在選取相關史料與論述時,仍能盡量地開展各方面的觀點;遇上互相矛盾的材料,或加以驗證、或並存留待未來解決。所以整體說來,若想體認在這段時間之內在「中美外交」方面的事件,便顯現出本書的最大價值了。
 
---
整體說來,觀看當時中美外交的高層來往,我讀了本書之後,只能用「卑屈頓挫」來形容臺灣國民黨兩蔣政權了。雖然在二戰之後的冷戰架構,大致分裂成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兩個陣營,而蔣氏父子雖然堅決地扛著「反共」的招牌,但他們的外國支持者「美國」完全不待見兩蔣——既要利用臺灣的國民黨政權來防堵共產主義的擴張,卻又完全不准許兩蔣有任何自主的行為。美國因為情報與戰略的失誤而將中國大陸丟給了共產主義政權,但後來美國的中國政策乃至於東亞政策,卻像是走一步算一步,拖過就行(後來居然也拖垮了蘇聯……)。所以在蔣介石的立場,他處處向美方表示願意出錢出兵出資源,幫助美國打韓戰越戰或寮緬印尼的共產黨組織,但美國方面卻嚴厲禁止、不准許他有任何行動。甚至在處理「西藏問題」時,美方完全不理會國民黨的立場,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這種「盟友」,也難怪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會感到心寒,偷偷地去搞白團、搞《國光計畫》、搞核武、乃至於在八二三砲戰時期中共透過密使有限度地接受所釋放的善意。
 
另外,在本書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美國中情局的檔案中,有不少與兩蔣持不同意見的國民黨員,都會「主動」地私底下向美方抱怨。換句話說,從國民黨撒退來臺之後,這個政權無論是在擡面上(《中美共同防禦》)或是擡面下(情報洩漏),美國幾乎是「完全掌控」著國民黨在臺的政府。若要說這三四十年間,國民黨在國際上能夠真正扮演一定角色的,也只有泰緬游擊隊(李彌、柳元麟)、以及派遺空軍轟炸印尼蘇拉維西政府軍基地二事罷了——但後者是美國僅此一次提供菲律賓空軍基地起降,前者則在美國強大壓力之下逼迫蔣下令解散國民黨在中南半島的唯一槓桿。
 
---
值得細細研讀的一本書。讀過本書之後,我再也不相信「臺灣史」有過任何獨立外交的夢幻時期。包括大腸們所勾勒的美好未來亦將如此。
 
#外交是給大人玩的遊戲
#虎落平場的蔣介石在國際外交根本不是大魔王而是小鼈三
#美帝出賣盟友的幹得比打擊敵人更得心應手
2019.1.16

【一月新番】水島努的《荒野的壽飛行隊》

好看!必追。
 
這部原創動畫,是《白箱》的老搭檔「水島努」和「橫手美智子」再度合作的作品。看完第一話之後的最大感想︰「聲音」聽了好過癮!如果是鋼蛋和宇宙怪獸打架,槍砲鐳射撞擊爆炸,反正都是科幻世界裡頭的玩意兒,音效怎麼作都隨便製作組說了算。但這部《壽飛行隊》第一話的空戰,所搭配的「音效」令人感到真的像是現實發生在眼前一樣,無論是機槍打在飛機機翼的鋼板上、或者是機身飛行時與空氣摩擦的震動,除了主流的視覺之外,這部作品在「聽覺」方面也是一絕。看了一下工作人員表中,發現水島努還兼任了「音響監督」;看來水島想在《Girl und Panzer》之外再為自己樹立另一部「戰鬥番」的業界標桿。
 
第一話尚未將這個世界的設定完全顯露出來,不過可以確定本番與《GalPan》那種「小朋友之間的坦克大決戰」不同,一開始就有好幾個人掛掉去領便當了。目前出現的戰鬥機的外型都來自現實世界的二戰日本戰鬥機,所以和《GalPan》、《高校艦隊》一樣,是拿二戰兵器作為原型(所以可以讓軍武迷 high 翻天),再創作出編劇者自由的想像世界的各種情節。
 
#動畫製作公司是沒聽過的GEMBA #應該是專作3D動畫DigitalFrontier的子公司
#本季兩部空戰番當中這部壽飛行隊比較值得期待長
#第三飛行少女隊的精神續作
2019.1.15

【觀片小小感】哆啦A夢電影《新.大雄的日誕生》

挾著 23 世紀科技來到七萬年前的石器時代,為的只是要把這群原始人類抓來,利用他們那可憐兮兮的身體勞動力來蓋神殿?
 
雖然我未將哆啦A夢的大長篇補齊,但這部作品的大魔王,實在一點都沒說服力呀…

---
PS. 照這部劇場版的設定,大魔王(未來世的一個狂人)降臨七萬年前的時代,所奴役的是安徽「和縣原人」。後來哆啦A夢一群人來拯救他們,並將他們重新安頓在今天的日本,成為日本人的祖先……
 
#前一陣子看的哆啦南極還比較好看
#大雄家中電視機也由映像管換成了平板液晶了
2018.1.12

【讀後小感】布朗沃思的《十字軍聖戰》

連續將這位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所寫的「中古歐洲三部曲」的第三冊給讀完了。不得不說,這位作者的「說故事」功力的確不錯,適切地抓到重點,將許多紛雜繚亂的各方事蹟講得十分清楚,讓人讀了相當過癮,順便增加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三部曲的前兩部,主要講中世紀維京人的擴張,以及其接下來成為「諾曼人」之後在西歐各地的發展(不曉得是原作是否如此。其實前兩部《諾曼風雲》和《維京傳奇》二書,出版社的編序和其描述的時間是相反的……)。而這第三部,則以扼要的篇幅,完整交待了歐洲「十字軍東征」的始末。我不得不說,對於沒有認真接觸過維京、諾曼、十字軍東征歷史的讀者而言,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入門好書。
 
-
好話說完,以下開始談些對出版社比較不中聽的話了。
 
正如前面所說的,布朗沃思的這「三部曲」,對於「入門」的價值很高;但與那部在國內大受歡迎的房龍一樣,他們的作品只有「領進門」的作用(這項作用當然也很重要),但書中夾帶的更深一層的「史觀」,就不太像話了。特別是在《諾曼風雲》和《十字軍聖戰》二書中,作者對於「非歐洲文明」的偏見相當強烈。只要是歐洲文明與其東方的伊斯蘭的對抗上,作者的文筆便呈現出這種嚴重的曲筆了。在談到「耶路撒冷大屠殺」一事,作者在第六章〈黃金之城耶路撒冷〉,耗費不少篇幅加以「翻案」︰
 
「……儘管這完全違背了他們所宣稱的基督教原則,但以當時頗殘暴的標準而言,十字軍有權屠殺平民百姓。……儘管有繪聲繪影的駭人傳聞,但某些卻是十字軍自己編造出來的故事,而且看來他們似乎沒有屠殺百姓。許多城民肯定已經逃掉了,因十字軍缺乏人手包圍全城……有的城民則付了贖金而得饒過一命。……死亡的總人數實際上無法確知,但當代的希伯來記載說是三千人左右,根本算不上一般所稱的大屠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紀錄被現代人不加辨別地採用,此番劫掠耶路撒冷被視作十字軍滔天大罪的表徵。但不管怎樣,從當時的標準來看,奪取耶路撒冷的經過並不算是特別的殘酷。」

布朗沃思在當今通行的歷史材料與研究中,寫出這段話不得不算真是「奇葩」。在主流學界都認為這群法蘭克人過於兇殘的情況之下,作者居然可以自行腦補,說「你們的材料都是錯的,只有我的推測較合理」。我可以同意三千人這個數字,太過灌水是有問題的,畢竟在視野之內屍體堆積所造成的心理震撼,五百人和十萬人的感覺是差不多的。但翻來覆去要論證「十字軍沒有恣意屠殺耶路撒冷的老百姓」,作者的證據實在太單薄了;更何況三千人的濫殺算不算屠殺,作者以「和傳統相比沒那麼糟糕嘛」來開脫,就是很低級的筆法了。
 
-
而本書在接下來介紹有名的「第三次東征」時,一般材料都會以「兩個英雄(獅心理查 vs 撒拉丁)的交手」來著手,但布朗沃思卻非常有趣,完全忽視撒拉丁的立體描述,光講他開戰與殺害基督教士兵的事,甚至連攻下耶路撒冷之後,撒拉丁有名的「無贖釋放」的施恩,作者只以輕描淡寫的「有能力買回自由的人可以這樣做,其他人則賣為奴隸」兩句話打發過去——除非布朗沃思再像前面所寫「十字軍沒犯下耶路撒冷大屠殺」一書多作些考據,否則那麼多其它材料所寫撒拉丁對基督徒的仁慈,作者卻完全胡謅出這麼簡單兩句話,我覺得這只能算是布朗沃思刻意的曲筆了。正如房龍所寫的歷史一樣,對於歷史人物或事件描寫最大的污衊並不是寫他們怎麼壞,而是根本忽視略過不談。
 
而本書最後的結論,正好呈現作者這種對伊斯蘭的偏見。現代歐美史學界在談這段文明衝突時,即使是偽裝,總是要作番基督教軍事入侵的反省。但作者卻很努力地說,「我們」基督徒並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因為當時「他們」穆斯林根本就在不在意我們的進出,所謂的宗教思想的衝突與接下來的仇恨報復是假的。然後,就算沒有十字軍入侵,「他們」穆斯林還是會拼命地擴張到歐洲來,所以才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理會那段被現代歐美「歪曲」的史觀有作出反省。看看「我們」後來重新揚眉吐氣時,也沒有對鄂圖曼土耳其幹過什麼壞事呀。
 
如果是二十年前的我,應該會將這套書給買下來,並常常拿出來複習一番。但臭老九思想累積多了,這套書(尤其是「歐洲中心偏見」最強烈的《十字軍聖戰》),應該只當作可供資料參考的其中之一種罷了。
2019.1.12

【一月新番】《天使降臨到我身邊!》

這部作品,簡直就是前一季《我家女僕有夠煩!》的精神續作呀!同樣都是動畫工房的漫改,不過這回總算將守備範圍從小學二年級提高到五年級了。

#幼女控福利大爆發
2019.1.12

【觀片小感】《Destiny︰鎌倉物語》

《Destiny︰鎌倉物語》是種花電信上週新上架的日本電影。由於封面有古美門謙介(堺雅人),於是便選來看了。或許,我真的被動畫片給「帶壞」了,這部由漫畫改編成的真人版電影,我居然一邊看一邊覺「尷尬」……
 
由於我從未接觸過漫畫原作,因此就這部真人電影的觀賞中所帶給我的感覺,總是覺得「太過平淡」。這個故事背景,是一位在出版社打工年輕女主角(高畑充希),因為工作上的相識,嫁給了住在鎌倉的二線推理小說家(堺雅人)。女主角初來乍到這個新環境,赫然發現鎌倉竟然是怪物與人類共存的一個奇幻地帶,處處都有不可思議的詭異現場發生。我前面所說的問題,就在於女主角的剛開始的演出,是作為代表觀眾「嚇一跳」的角色︰為何生活中會碰上這麼多的幽靈魔物神鬼,為何這裡的人都如此輕鬆地看待這些怪現象?不過,我在劇中看不出這種表現,好像這堆「奇怪」一點都不奇怪;在開場應該要有的「與常識的衝突」主題完全沒顯現出來(女主角最多只是瞪大眼睛而已,完全帶不起情緒)——而這種元素,我認為漫畫才是比較容易表現的方式,要真人來演,功力不夠的,只會令我覺得「尷尬」。
 
此外,也由於我看了太多的日式動畫片。這些年來,日本動畫以「奇幻」為題材的作品實在太多了,2D或3D、各式特效場景,應有盡有。所以本片許多用來表現奇幻生物、特效或場景,我並不會覺得太過驚艷。查了一下原作的維基介紹,看得出來這部作品是屬於長篇漫畫,因此有許多空間可以鋪陳。但電影的時間相當有限的(兩個小時),所以許多細項的設定,根本來不及表現(比如男主角的劍術)。這部電影的重點,只放在男女主角的感情上,他們兩人三生三世都要成為夫婦,即使有個大壞蛋「天頭鬼」不斷地在破壞他們。看到原作中那堆洋洋灑灑的角色與事件描述,電影版只想走最簡單的「歌頌愛情」路線。
 
由於我沒看過原作,所以這部電影在各方面都未帶給我新鮮感。如果我看過原作,我可能又會發出「慘遭真人化」的哀嘆了。
2019.1.9

【觀片小感】《三次元女友》12 話

這陣子每天在 Animax HD 播放這部去年(2018年)的春番作品,我也順便將它給看完了。一句話︰不好看。
 
這部漫改作品,去年我沒有追的原因,還是在於它的製作公司「Hood Entertainment」的前一部番組《書使.原書使》的水準太糟糕,讓我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重新接觸,覺得當時的決定並沒有錯︰無論是原作的故事架構,或是動畫的製作水準,都不值得花時間在上頭。(迷之音︰那我為什麼又在電視螢幕前追完了呢……?)
 
《三次元女友(3D彼女~リアルガール)》屬於高中校園的戀愛故事。男主角在學校是個孤僻的超級阿宅,女主角則是面容姣好的超級美女。兩人因為同一天遲到被處罰掃除游泳池,便開始交往。我必須說,一開始的基礎設定,似乎還有些趣味;差不多就像是《吃掉胰臟》那種開局︰超級活潑主動的美少女拉著無能被動的男豬角一把。不過,在前面幾話將這些可以構成角色個性衝突的情節給鋪完之後,接續下來的劇情就很無聊了。男豬角還是千篇一律的自卑無能,女主角還是永遠的痴情完美。在本片新鮮感結束之後,我的腦中不斷響起《京吹》裡花田老賊的那句話︰「溫柔只是用來安慰沒有其它優點的人罷了!」擁有如此強大男女交際資本與經驗的女主角,僅僅因為男主角的「溫柔體貼」就忠心不渝,這可無法說服我。——除非本作屬於異想天開型的超搞笑的類型,否則要放在一般的正常和平場景之下,我非常難以承認。
 
校園青春戀愛作品,我雖然不是專門的觀片者,但在囫圇吞棗之下也看過了一些作品。一般來講,除了戀愛之外啥都不講,這種戲看了會讓人覺得十分單薄,除非編劇者有超強的對白功力(像上個世紀的瓊瑤……)。所以,通常校園戀愛劇,還要搭配某些其它故事元素在上頭。比如像先前的《多田君不談戀愛》要搭配異國公主對日本文化的誤解,以及《坂道上的阿波羅》要搭配爵士樂。這部《三次元女友》,搭配的則是男主角「刺刺(つっつん)」對「二次元(動漫、電玩、模型)」的超級興趣。但說實在的,不曉得原作者是否並不懂宅男的世界,以致於劇中男主角的「宅」的表現只能說是圈外人的淺薄認知程度罷了。所以如上一段所說的主線(戀愛線)說服不了我,連為本劇搭配的「二次元宅男」的佐料,都讓我感到乏味。因此除非是殺時間(每天晚上我大多在這個時刻閒下來……),否則這部作品還真的沒有吸引人的元素。
 
三人行必有我師。雖然本劇在漫畫原作或貧窮的動畫製作上都沒有值得一追的特色,不過我在觀片當中還是體會到了一些戲劇上的玩意兒。如前所說的,這部作品幾個主要角色的個性,在一開始的新鮮感淡去之後,便會發現他們的個性是「千篇一律」的。也就是說,觀眾看第 3 話時對角色的認知,再直接跳到最後第 12 話,完全是沒有差異的。也就是說,角色在整部戲中是「不會成長」的;即沒有小鼈三最後成為大英雄,也沒有惡人洗白成天使的轉折。這種類型一般來講,應該比較適合長期播放的連續劇,可以無窮無盡地拖下去,甚至可以將編劇給「外包」出去給不同人去各自發揮。或許,這也是為何連續劇(鄉土劇)即使讓人看了沒什麼驚艷,卻仍然還是有收視率的原因之一吧。
 
本片讓我唯一的驚喜,是某位愛吃拉麵的帥哥配角出場時,讓我腦中想起一段歌詞︰「啦啦啦拉麵大好小泉桑……」
 
#雖然這部作品的成本很便宜但講談社還是願意投錢製作第二期哩
2019.1.8

【十月新番】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京弓.11話》

這部頌揚基情番組的故事,演到社團教練要到遠方探訪老前輩並執行弓道儀式,然後隔天的比賽前再度趕回來。結果……教練就出車禍了。
 
雖然劇中未明確顯示時間,但從鏡頭顯示的已知條件來看,這位教練是計劃在第一天上午,開 10.5 小時的車程到達目的地,在當地進行弓道儀式,然後在第二天上午的學生比賽再開 10.5 小時的車程回來。以正常人類的專注力與生理條件而言,車程 10.5 小時,必須加上中間休息,所以一趟估算要耗費 12 小時是合理的。具體來說,在教練僅有的 24 小時內,來回開車就佔掉了他所有的 Budget,就算壓縮掉他與老前輩的會面寒暄,根本也是來不及的呀。這樣子的行程安排,不闖禍才有鬼。
 
當然,故事還安排了一段教練事前跑去找店老闆的伏筆,搞不好,這是教練刻意撒謊,為的只是拿自己出車禍趕不回來一事,用來嚇嚇他的學生罷了。
 
#主角母親車禍身亡主角教練又出車禍看來原作設定挺沒創意的
2019.1.7

【一月新番】《笨拙之極的上野》

本季的泡麵番之一,主旨是「女主角運用各種科學(?)的力量來追求男主角」。第一話的笑點滿滿,女主角用自己的 おしっこ 和 ノーパン 來向男主角示愛……
 
不過我有點擔心,這部作品一開始就用力這麼猛,後繼的彈藥是否充足呢?(反面的例子是去年的《後街女孩》)期待中……
 
製作公司叫 L'Espirit,沒聽過哩!
2019.1.7

【觀片小感】記錄片《天才︰赫斯特 vs 普力玆》

在歷史頻道上看完這個超喜歡外星人的頻道,所製作的戲劇型記錄片,介紹普立茲和赫斯特的報業戰爭。發現這兩人的崛起,跟鬼島當年的《蘋果日報》在臺發行,一毛一樣︰

在專給社經高層閱讀的傳統報紙的大環境下,強調庶民也能參與的社會新聞,描述社會上一堆狗屁倒灶的恩怨瑣事與兇殺案件,快速吸引讀者。

所以這和黎胖的策略完全相同。應該說,商業上的演化成功途徑都有共通的特性嗎?

本片將普力茲講得跟聖人一樣,鬼扯。

此外,這部短片也將美西戰爭講成這兩個報業巨擘慫恿出來的結果。我完全不信。比較合理的世間道理,也是本片刻意完全避開的,就是政治力量與媒體業的沾染牽連。
2019.1.6

American Genius - Hearst vs. Pulitzer | National Geographic | HD 720P Documentary

【觀片小筆記】《Vikings S5.EP16》Buddha 的造型...

不僅中國的唐朝公主,這回連佛教都跑來斯堪地納維亞的峽灣來了。

只是這尊「佛像」,怎麼看來像是13世紀之後才出現的「袒腹胖彌勒」的樣子呢?10 世紀的東亞佛像,應該都是高大上的帥哥吧!
2019.1.5

【一月新番】蘿蔔片《笑容的代價》

一開始就注意到了《在地下城裡尋找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的女主角跑錯了片場……這部《笑容的代價(エガオノダイカ)》是龍之子的原創番,前半部以為是蘿莉公主(12歲)與正太騎士的純情戀愛,後半部則出現了「男人的浪漫」——巨大人型機器人的戰鬥。
 
還不確定這部作品的走向。第1話的製作水準,似乎還不錯看。
 
#星爆氣流斬的氣合和根性
2019.1.5

【一月新番】《盾之勇者成名錄》

果然在紅海的創作市場下,還是會不斷地會逼迫創作者想出更多種「反套路」的劇情︰這部異世界穿越的勇者,一開始就顯得悲慘狼狽不已。不過看了一下劇透,後來男主角也成了「盾傲天」的層級……果然最後要撫慰宅宅們受創的內心,這種劇情結局是不能隨意更改的。這部作品由「柑橘電影(Kinema Citrus)」製作,品質應該是可以讓人安心的。
 
男女主角的配音員,讓網友將這部作品䁥稱為《盾之豬頭少年不會夢到貓耳奴隸》。
 
#石川界人最近工作很多
2019.1.5

【一月新番】《不吉波普不笑》

一次上兩話,媽的好死(Madhouse)製作,看來是鹹魚(懸疑)番吧,目前還看不太懂故事的走向。不過女主角切換御姊和幼女的聲線讓我覺得有趣——果然是悠木碧。
 
應該會追吧。
 
#裕太快想起你的使命
2019.1.5

【觀片小感】《星際效應》

MOD 上最後的看片金,用來看 MPAA 在 2014 年的 MPAA 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這部時間超過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出乎我的意料,居然還算是比較「硬」的科幻題材,在典型的星際探索類別中,放了不少貨真價實的科學工程材料在裡頭。
 
《星際效應》的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當地球因氣候逐漸惡劣而糧食短缺的世界中,所有資源已投注在糧食生產中,人類再也不想探索太空,連「登陸月球」在學童教科書中都被改寫成「為了宣傳而製作出來的謠言」。但 NASA 在土星附近發現可以用來穿梭至另一個銀河系的黑洞,於是男主角便接受徵召帶著一群科學家們,穿過黑洞到另一個銀河系與先遣隊會合,要尋找可供人類殖民的新行星。
 
本片故事設定所用到的最大戲劇特奇處是「時間不同步」所造成的衝擊。由於馬修麥康納他們要經過黑洞的事件水平面進入蟲洞,照廣相的等效理論,他們經歷巨大的重力場將造成時間的膨脹。換句話說,青壯年時代出發的主角,若能順利再度回到地球,則他將會變成跟她的女兒同歲數。此外,本作的太空航行載具分成兩種︰一是作為太空航行的「永續號」,外型是由中心軸延伸出可自轉產生人工重力的居住艙;另一種則是可以登陸到外行星的太空梭。劇中出現幾次兩種載具的「接泊(Docking)」過程,十分有意思。
 
至於本片到最後才解明的,也就是為何會有「未知實體/他們」將蟲洞帶到我們的太陽系、以及主角與他女兒身邊發生的一堆靈異怪事,最後解明那是科幻題材中愛用的「時間必然性」。男主角最後的危難是落入黑洞之中;但在這個特別「溫馴」的黑洞裡,他可以穿越不同的時間,因此麥康納便藉著這個機會,與他十歲的女兒、卅歲的女兒溝通(也交待了這對父女先前遇到的靈異現象),並將就近觀察到的黑洞參數傳給已成為傑出科學家的女兒,讓她能解開方程式、順利讓人類可以藉由重力操作而殖民太空。所謂的「未知實體」,其實就是男主角與未來的高次元人類。既然是 MPAA 的戲,最後當然是喜劇結局︰麥康納見到年老臨終的女兒、完成必定歸來的諾言,然後再度前往新世界、去迎接在另一個銀河等待的安海瑟薇……
 
雖然本片的硬科幻部分很新奇,但若想找碴倒也不難。比如理論物理轉換成可實用工程學簡單得像童話、太空船居住艙與最後的土星殖民地的旋轉半徑過小產生不出可以實用的人工重力、物體落入超高重力場之前早已被扯裂成「三根毛」——不過我個人是可以接受為了戲劇性而美化的,畢竟從小看慣了太空船轟轟烈烈的宇宙戰場,能夠看看較為接近今天所知的科學場景表現,也算是十分過癮的。
 
但我比較不能接受的,還是先遣隊員唯一存活者麥特.戴蒙的「背叛」一事。劇情安排他不惜殺掉來與他會合的眾人,只想奪取永續號太空船而繼續活下去。嗯……這種安排或許也可以言之成理啦。但這就好像是在一連串高智能的人物互動情節中,突如起來蹦出一個瘋狂的小丑鬧場——而且這種鬧場還是低級的失敗結局。
 
不錯看的電影。
 
#全片唯一反派的麥特戴蒙應該是得罪了編劇者和導演吧
2019.1.1

【讀書小感】社會研究論文集《父酬者》

別管社會流動性了,你聽過安利嗎?
 
這本書並不好啃,因此斷斷續續花了一個月讀了三分之二之後,最後還是決定看完結論便闔書待還。整體說來,《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The Son Also Rises: Surnames and the History of Socail Mobility)》並不是一本經濟學或社會學的「科普」讀物,反倒可以稱作是作者 Gregory Clark 的「學術論文」。三百多頁的重點,大多擺在作者與他的研究團隊是如何採樣、他們的模型各項參數的意義、以及他們為每一地域的假設與資料摘取的細節。
 
至於他的全書結論並不難懂︰無論在哪一種社會制度環境之下,整體社會階層流動,永遠跟其原本家族所屬的階層有絕大的關連。本作者用了一個評量的數字「代際相關性(Intergenerational Correlation)」,以 0 到 1 作為指標——0 表示下一代的收入與社會地位與上一代無關,1 代表兩代之間的收入與地位完全承繼——則無論該社會是民主或專制、公立教育系統與社會福利、信仰道德提倡的平等與階層秩序、國家富裕貧窮或開發程度的高低,這個數值在不同地區所統計出來的,都在 0.7 到 0.9 之間。換句話說,不計社會上一定會有的特例(貧困子弟白手起家、紈褲子弟敗壞家業)以整體統計來看,十個富裕或高地位的家庭有七到九個可以傳給下一代、十個窮困或低地位的家庭下一代有七到九個依舊如此。無論你在瑞典或印度,這個趨勢全都一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常常會在討論當前社會狀態時談到「社會流動性」這個詞。當我們不靠集權之力強制人民平等時,我們一向有個朦朧但肯定的傾向,就是增加「社會流動性」︰人人皆平等,一個人的獲得不由其出身來決定、而是靠他(/她)的個人才華公平競爭以取得恰如其份的地位。更具體來講,就是國家力量必須去提拔補助資源較少的群體、並要刻意壓制社經高層可以掌控的資源。但若照本書作者拿「姓氏」(也就是著眼在「家庭/家族」的延續上)來統計,「社會流動性」是個根本辦不到的假議題。本來就該流動的,時間久了一定會流動;用各種集體手段加以調控,流動的程度並不會變得特別高或特別低。
 
其實更進一步地想,這並不出乎正常的意料之外。無論是親生或收養,人類畢竟是人類,本來就是生物的一支。根植在我們的物種與文明的基因中,原本就會對自已的下一世代有特別的關照。因此,就算不用激進優生學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在人類嬰幼兒還需要由家庭長輩扶養長大的先天限制之下,我們怎麼能期盼「社會流動性」和基因傳遞有什麼太大的出入呢?
 
雖然本書的諸多採樣,我覺得有些偏頗與怪異(比如中國姓氏只採用長江下游的樣本),而且超愛創造新術語、新公式、乃至於繁瑣到讓非相關研究者看到眼花繚亂的迷宮,但無論如何,社會學研究,總是歡迎各種新的引入方法,讓各種派別學說相互激盪。對我而言,我並不會因為讀了本書而對人類感到失望;反而更確定了自己對生物演化學說適用於人類的信心。若要說,本書對於製定社會政策的啟示是什麼,我會認為還是那句老話︰發展才是硬道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與其成天想著如何把富人的錢搶來分配給窮人,倒不如將餅作大,讓低社經地位的家庭也有足夠的資源得以過著體面的生活。
 
不是很值得推薦的書,除非對於社會學的研究圈而言。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