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不曾結束的一戰》

本書是一本對於「戰間期」各國狀況描述的一本好書。在我們一般談到歐洲史由一戰至二戰的過程中,通常都會將重點放在戰敗的俄德、與戰勝的英法。但正如我在亂讀書過程中注意到的一件事︰每個地方的人都很努力地在過活(與胡搞折騰)。因此本書便著重於一戰末期至戰間期,席捲歐洲各地(除英法之外)的政治狂暴現象。下個簡單結論︰所謂一次大戰的結束之後,整體來講並未給歐洲帶來和平,而是產生更嚴重更血腥的瘋狂暴力騷亂。
 
1. 本書作者想打破一個長久以來的簡單「正邪兩判」的觀點︰第一次大戰之後,四個獨裁的邪惡大帝國(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哈布斯堡奧匈帝國、霍亨佐倫德意志帝國)的瓦解,民族主義與民主共和國的興起,是件符合歷史正義的好事。實際上,若以人民的生命財產而言,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原本的「帝國」,在其本質上一定是相對地強調包容與多元,只要臣民對帝國統治者效忠即可;但進入民族主義、民主共和、共產主義信仰的階段之後,原本沒有什麼矛盾的小群體便開始互相厭惡,各自混亂相殺至死方休。
 
2. 本書對於美國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和平原則」沒有好感,認為他(以及英法戰勝國)只是為了裂解奧匈帝國、製造新紛亂。當中的「民族自決」原則從來沒有任何客觀標準,因人設事(禁止德奧日耳曼合併、背叛阿拉伯世界、無視列強海外殖民地)。可以說,戰間期各地發生的血腥暴力(作者將這段期間的中東歐評為「地球上最暴力的地區」),美國也是幫兇。
 
3. 除了一無可取的巴黎和會之外,一戰之後折騰歐洲的另一關鍵則是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革命。諸帝國因戰敗而造成法統的瓦解並成立了各個小朋友共和國之後,無一不受到赤色革命的風潮,烽火遍地、內戰不止。而特別顯目的一點,則是當時中東歐各國領導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有一大堆都恰巧是猶太人——這也解釋了為何後來會出現《最終解決方案》。
 
4. 在這一連串的暴力衝突中,沒有任何一個政權是「無辜」的(我之前不曉得捷克也曾經如此兇悍屠殺百姓),所有相鄰的領導者都可以拿任何理由砍來砍去。
 
5. 若在這當中還有任何可以值得寫成戲劇進行主軸的(也就是有嚴格意義的成功而非一團胡塗混戰),除了列寧的革命成功之外,就是土耳其凱末爾的復國過程了。原本希臘被英國慫恿佔領西安那托利亞(讓希臘國王可以恢復當年東羅馬時期的榮光),卻被西亞病夫戰敗國給趕入愛琴海——但正如前面所說的,大型的奧斯曼帝國瓦解之後,原本不是問題的宗教問題,卻在這場土耳其復興的戰爭結束之後,希臘正教徒與穆斯林再也不能共處,搞得兩國「互換人民」,折騰不已。
 
---
值得細細閱讀的好書。
2018.1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