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語文小筆記】朝鮮人對國王的稱呼

偶爾瞄到南韓歷史劇時,當中角色稱呼韓王,我聽來都像是兩個音節的 Cho-Na(秋拿)。


查了一下,它所對應的文字居然是「전하 (Jeon-Ha)」,來自於漢語的「殿下」。兩音節中間發生了省略與連讀。字與音,基本上是有所差距的。

又發現一個「世界最完美文字:諺文」神話的反例。

===
我們不會去妄求渣男的專情。但某個成天標榜自己堅貞不二的感情聖人,卻發現他也跟天下渣男一樣到處劈腿。
從小我所聽到的朝鮮諺文,無論是韓國人或歐美學者,都把這套文字神化過頭、講成世界上最完美的拼音系統。但隨著知識的累積之後,我卻發現韓語與諺文的關係,完全跟世界上的語文發展一樣,遵循著同樣的演變軌跡。語音一定會變,但文字卻永遠肩負著歷史的遺緒。
像這個例子中,「전하(Jeon-Ha)」依舊保留著它的漢詞來源,但它在人們的實際讀音卻成了「저나(Jeo-Na)」︰第二音節的首輔音 h 失去了。這種情況,不正好與英語文的的書面形式的「Night」,規定要讀成「Nite」是一模一樣的例子嗎?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觀片小感】劇場動畫《我們的黎明》

本週上架的 2022 年動畫電影《我們的黎明(ぼくらの夜明け)》,是由今井哲也原作的漫改作品。

1. 沒看過原作。但若照電影120分鐘來看,大概是有將兩卷的原作內容給搬上大螢幕吧。

2. 作畫很精緻,Zero-G 的製作擔得起大家對「劇場版」所要求的品質。

3. 似乎有種感覺。這幾十年來的日本科幻創作,所涉及的世界觀設定愈來愈小,不再流行獨自「架空」一個新的背景,而是將我們日常所熟悉的場景向外稍作延伸。《我們的黎明》的時空在「近未來」,主角(小學生)為了將困在地球的外星太空重新送入宇宙而努力。在這故事中,沒有國家權力的介入、沒有和邪惡組織打架,一切都經由社區人們能夠實行的工作來達成。

4. 校園霸凌。小學女生之間,可以為著服飾穿著而成為小圈圈互相惡言嘲諷的理由。太真實了。

5. 外星黑科技,太過於「好都合」了。主角們只需要作他們能夠辦到的事,其餘皆由外星和人類 AI 合作完成。(不過現在這個年代,作者自己再搞一套 Science & Technology,估計也沒有人想看了……士郎正宗請坐。)

6. 雖然我認為本作男主角的配音員「杉咲花」表現尚可,但在如此眾多的一線聲優(悠木碧、水瀨祈、戶松遙、花澤香菜、津田健次郎、朴璐美……)的夾擊之下,聽來還是有些不夠協調。

7. 本片興收約一千萬。在這種宣傳的熱度之下,應該還算差強人意吧。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讀後小感】《線,畫出的我》

最近機緣與資源湊巧,於是便將這部《線,畫出的我(線は、僕を描く)》的三種媒體給看過一遍。不過我的觀賞順序卻與創作顛倒:電影、漫畫、小說。這部作品的故事主軸,是身為大學生的男主角在失去親人後,被水墨大師招攬為入室弟子,在習畫過程中逐步走出傷痛的過程。


1. 一開始我看電影,就出現水墨大師在一片大屏幕上當眾作畫的現場揮毫情節。雖然我不熟水墨畫,但拿著掃帚站樁在數公尺寬的屏幕上畫龍,總令我覺得這與其說是精緻藝術,不如更像是雜耍表演吧。

2. 承上。電影中出現的兩場(結尾的第三場在演出前即終幕)「現場揮毫/ 雜耍演出」,只有在電影出現,小說原作和漫畫並未出現。比較接近的,是大師在校慶時的現場揮毫,仍然是在正常尺寸的紙張上作畫的。

3. 男主角的「心裡障礙」,小說與漫畫,是他的父母因車禍雙亡。電影則是盡情地「加料」:主角和父母吵架離家,在徹夜唱卡拉OK時家裡被大水淹,妹妹臨死前還打電話向他求救,而主角在事後才聽到電話錄音,因而自責不已。

4. 承上。電影的編導,大概覺得男主角必須要「慘」一點,才能讓後來大夥兒幫助與開導他的情節,比較有說服力。這點我是同意的。因為按照原著小說的安排,未成年的主角在失去父母後讓叔叔嬸嬸收養,而叔叔對他的照顧是相當不錯的。電影的版本,他可是慘到全家都被沖掉了……

5. 由於這三種媒體的不同,電影是最受限制的,所以修改在所難免(比如完全刪除了齊藤師兄、和翠山大師的喪親共情)。但電影最令我不能接受的修改,還是男主角天生非凡的「鑑賞能力」被刪除了。

6. 承上。本作的湖山大師,是因為一開始偶然與主角觀賞畫作時,驚訝與這年輕人的鑑賞直覺,進而憐才愛才,於是積極地要把他拉出孤獨的心裡創傷。但到了電影卻完全刪掉,搞得像是大師心血來潮收養了一隻流浪狗罷了。我覺得這是本作劇情改編最糟糕的兩處之一(另一即上述的當眾雜耍……)。

7. 電影把大師藉由「藤蔓」喻為個人生命的連結刪掉,讓女主角陪男主角回到廢河道上的故宅荒地,完成男主角的心理成長。也就是說,原作的人性高潮放在「水墨畫」,電影則以「男女感情」來取代這個部份。

8. 日本演員,一向以「苦瓜臉」來呈現角色的心情沉重,我不太喜歡男主角這種表現。倒是江口洋介詮釋那位開朗的西濱師兄,令人看得相當舒服。

9. 雖然故事中對水墨境界的描寫有些簡略(比如女主角清原果耶永遠不懂留白,而要沒經驗的門外漢男主角來點破……),但整體來說,還算是可以一看的作品。

10. 原作小說未提到男主角的外型(因為是輕小說的第一人稱寫法),但漫畫版把他塑造成瀏海特長的頹廢男;電影則繼承了這種形象。

【讀後小感】《共濟會被隱藏的世界史》

讀了這本介紹《共濟會被隱藏的世界史》,算是再度確認了我一向相信的事實:


1. 常見的「大魔王陰謀論」一定是錯的。與其說共濟會在幕後操弄著國際政治經濟,不如說是世界重大事件的發生與演變的當事人或親歷者,恰好跟該國統治階層所參與的菁英團體有正相關罷了。

2. 人類大群體中一向有著「在大圈圈裡搞小圈圈」的社會行為傾向;不曉得這有無心理學的研究或術語。共濟會,是個標準典型的兄弟會,而它的吸收成員,以世俗化、友愛互助、知識、道德教養為其訴求,參與者為社會各階層的菁英:迴饋遞增,因者成員的政經優勢,吸引更多菁英加入以獲得該組織的豐沛人脈。

3. 人類的心理,總有種「以保守秘密為榮」的特質。雖然共濟會入會時所宣誓的秘儀,在局外人看來一點也沒啥大不了。但對當事人而言,能和另外某個自己有所歸屬的兄弟團保有共同秘密這回事,就足以「驕其妻妾」、對外人感到莫名自豪了。

本書對於共濟會的源起,最關鍵之處在第三、第四兩章。先是17世紀在蘇格蘭所創建,隨後因著英格蘭在18世紀王權與政爭過程中,在英格蘭完成立足,再由於英帝國的海外擴張(包括美國獨立菁英的身份),才造就了他們後來普及全世界的榮景。這讓我再度見識到英帝國對世界文明所帶來的影響。

如前所述,18世紀以後,歐美各國的統治階層,都與當時最熱門的社會次團體(共濟會)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因此談論共濟會的歷史,也等於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待某些重要歷史了。這也是陰謀論者能夠建立「共濟會陰謀」的主要條件,只是再加深入研究之後,這項陰謀論幾乎都難以成立。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真正出現「共濟會在幕後操控」的,應該是本書第16章的義大利P2傳教會在1980年代對該國政治的操弄吧。但揆諸義大利那傳統的貪腐與暴力政爭,P2與其說是搞黑幕的共濟會神秘組織,不如說這是義大利人的政治組織更恰當。

本書內容繁雜,有許多題材過於瑣碎。但還是值得一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