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布朗沃思的《十字軍聖戰》

連續將這位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所寫的「中古歐洲三部曲」的第三冊給讀完了。不得不說,這位作者的「說故事」功力的確不錯,適切地抓到重點,將許多紛雜繚亂的各方事蹟講得十分清楚,讓人讀了相當過癮,順便增加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三部曲的前兩部,主要講中世紀維京人的擴張,以及其接下來成為「諾曼人」之後在西歐各地的發展(不曉得是原作是否如此。其實前兩部《諾曼風雲》和《維京傳奇》二書,出版社的編序和其描述的時間是相反的……)。而這第三部,則以扼要的篇幅,完整交待了歐洲「十字軍東征」的始末。我不得不說,對於沒有認真接觸過維京、諾曼、十字軍東征歷史的讀者而言,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入門好書。
 
-
好話說完,以下開始談些對出版社比較不中聽的話了。
 
正如前面所說的,布朗沃思的這「三部曲」,對於「入門」的價值很高;但與那部在國內大受歡迎的房龍一樣,他們的作品只有「領進門」的作用(這項作用當然也很重要),但書中夾帶的更深一層的「史觀」,就不太像話了。特別是在《諾曼風雲》和《十字軍聖戰》二書中,作者對於「非歐洲文明」的偏見相當強烈。只要是歐洲文明與其東方的伊斯蘭的對抗上,作者的文筆便呈現出這種嚴重的曲筆了。在談到「耶路撒冷大屠殺」一事,作者在第六章〈黃金之城耶路撒冷〉,耗費不少篇幅加以「翻案」︰
 
「……儘管這完全違背了他們所宣稱的基督教原則,但以當時頗殘暴的標準而言,十字軍有權屠殺平民百姓。……儘管有繪聲繪影的駭人傳聞,但某些卻是十字軍自己編造出來的故事,而且看來他們似乎沒有屠殺百姓。許多城民肯定已經逃掉了,因十字軍缺乏人手包圍全城……有的城民則付了贖金而得饒過一命。……死亡的總人數實際上無法確知,但當代的希伯來記載說是三千人左右,根本算不上一般所稱的大屠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紀錄被現代人不加辨別地採用,此番劫掠耶路撒冷被視作十字軍滔天大罪的表徵。但不管怎樣,從當時的標準來看,奪取耶路撒冷的經過並不算是特別的殘酷。」

布朗沃思在當今通行的歷史材料與研究中,寫出這段話不得不算真是「奇葩」。在主流學界都認為這群法蘭克人過於兇殘的情況之下,作者居然可以自行腦補,說「你們的材料都是錯的,只有我的推測較合理」。我可以同意三千人這個數字,太過灌水是有問題的,畢竟在視野之內屍體堆積所造成的心理震撼,五百人和十萬人的感覺是差不多的。但翻來覆去要論證「十字軍沒有恣意屠殺耶路撒冷的老百姓」,作者的證據實在太單薄了;更何況三千人的濫殺算不算屠殺,作者以「和傳統相比沒那麼糟糕嘛」來開脫,就是很低級的筆法了。
 
-
而本書在接下來介紹有名的「第三次東征」時,一般材料都會以「兩個英雄(獅心理查 vs 撒拉丁)的交手」來著手,但布朗沃思卻非常有趣,完全忽視撒拉丁的立體描述,光講他開戰與殺害基督教士兵的事,甚至連攻下耶路撒冷之後,撒拉丁有名的「無贖釋放」的施恩,作者只以輕描淡寫的「有能力買回自由的人可以這樣做,其他人則賣為奴隸」兩句話打發過去——除非布朗沃思再像前面所寫「十字軍沒犯下耶路撒冷大屠殺」一書多作些考據,否則那麼多其它材料所寫撒拉丁對基督徒的仁慈,作者卻完全胡謅出這麼簡單兩句話,我覺得這只能算是布朗沃思刻意的曲筆了。正如房龍所寫的歷史一樣,對於歷史人物或事件描寫最大的污衊並不是寫他們怎麼壞,而是根本忽視略過不談。
 
而本書最後的結論,正好呈現作者這種對伊斯蘭的偏見。現代歐美史學界在談這段文明衝突時,即使是偽裝,總是要作番基督教軍事入侵的反省。但作者卻很努力地說,「我們」基督徒並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因為當時「他們」穆斯林根本就在不在意我們的進出,所謂的宗教思想的衝突與接下來的仇恨報復是假的。然後,就算沒有十字軍入侵,「他們」穆斯林還是會拼命地擴張到歐洲來,所以才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理會那段被現代歐美「歪曲」的史觀有作出反省。看看「我們」後來重新揚眉吐氣時,也沒有對鄂圖曼土耳其幹過什麼壞事呀。
 
如果是二十年前的我,應該會將這套書給買下來,並常常拿出來複習一番。但臭老九思想累積多了,這套書(尤其是「歐洲中心偏見」最強烈的《十字軍聖戰》),應該只當作可供資料參考的其中之一種罷了。
2019.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