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民主崇拜的教科書《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

一般而言,我對「八旗文化」的作品通常都敬而遠之。但由於前幾天碰了一本商務的「雷書」,因此就只能從圖書館中現存的書中來認識緬甸這個國家。我的想法還是一樣,針對歐美記者撰寫的域外獵奇作品,我仍然覺得是值得出版,因為必須要有各種眼睛盯著各地社會是否發生的不公義事件。所以這本英國記者 Benedict Rogers 將他長年在緬甸採訪的報導紀聞,讓我們看到一幕幕在這個封閉國度內所發生的各種暴虐,值得人們省思。
 
不過,畢竟我已經不是個容易熱血沸騰的覺醒青年了。所以在閱讀本書時,除了心中偶然興起的輕微憤怒與憐憫之外,我更常想到的是「何以致之」的疑問。本書只具有挑動情緒的作用,卻無法滿足我的問題——更嚴重的是,這位記者在行文中念玆在玆的解決方案,只有「民主」這個虛無籠統的名詞。
 
雖然我不是緬甸專家,但由這堆零散的資料中可以看出,緬馬國(Myanmar)是個很複雜的集合體。本書雖然號稱是第一手親身的採訪,但用的卻是非面簡單的「戲劇臉譜」手法︰緬甸軍政府是喪盡天良無惡不作的大魔王,被緬軍迫害的全都是一群無辜的民主人士與地方少數民族。我非常同意在初接觸現況時,有個戲劇性的定錨手法,特別容易讓觀眾「進入狀況」。但畢竟我當臭老九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了。如果事情真的如此簡單,那為何緬甸軍政府可以輕而易舉地幹了六十年的大魔王呢?我的閱讀與親身經驗告訴我一個歷史原則「世間絕無大魔王」。除非可以證實緬甸的「尼溫將軍」是個外星人,否則我完全不相信生物學上的一個「智人」物種可以幹盡所有旁人認定的邪惡政策。
 
耐著性子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可以歸納本書的幾個「臉譜」︰緬甸軍政府是大壞蛋,緬甸爭民主的人士是好人,「緬馬國」境內的「非緬族」、「非佛教信徒」族群都是被大壞蛋欺負的無辜好人。事實上,在這一大堆臉譜塑造當中,我很容易便能塑造出作者從來不想告訴讀者的真相︰緬人願意支持緬軍對其他民族分離主義的軍事行動,緬軍願意以行政力量造福緬人。
 
首先,本書淡化了「緬馬國」各族群之間對於經營「共同體/聯邦制」的嚴重衝突。佔主導地位的緬族,當然要以強勢力量避免國家分裂。就「緬馬國」的角度,這是一場不容妥協的「內戰」;就其他民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的角度,這是一場神聖的獨立戰爭。無論就哪一方來看,這都是雙方拿武器互鬥的不折不扣戰爭。因此我們若遵照著這位記者刻意的選擇角度,便只能不斷地看到一群又一群被緬軍欺壓的人民。然而緬軍畢竟不是複製人大軍,他們對於欺壓民族的恨意怎麼來的,作者完全不提,只是將他們扁平化為「反正大魔王就是那麼壞」。而反抗軍的販毒問題,本書幾乎不談(其實是有的。但作者不知從哪裡來的小道消息,說緬甸軍政府不容許緬人吸毒,對少數民族則睜眼閉眼希望他們全都變成毒癮廢物……)。
 
其次,本書描述到緬甸民主人士的奮鬥,兩次民主示威(1988 年與 2007 年)活動,驚天地泣鬼神。但我的疑問其實早由新聞中得到解答了。緬甸軍政府長期以來的內政,走的是國家社會主義的路線,造福著緬族人民(軍隊也是人民所構成的);縱使貪污腐化嚴重(這一向是歐美最容易挑毛病的懶人包),但討厭折騰、只想平靜過日子的人民,加上外界消邊的封鎖,無欲則心不起波瀾,由「大魔王」當政,也就無所謂了。而書中所提到的這兩次抗議政府的示威活動,引爆點居然十分相似,全都是政府無法堅持原先的社會主義福利政策(取消物價限令、造成民生消費上漲)。雖然之後由一堆大學生(乖乖,大魔王政權還容許最愛搞叛逆的大學哩?)趁機而起,披上「要求民主」的外衣繼續要推翻政府,所以接下來的死傷悲劇便難以避免了……
 
我一直覺得,對於低發展的國家而言,西方人推廣他們的「民主歡樂送」,根本是不通人間事理的胡鬧(除非他們擺明就是要惡搞這個國家)。而本書的作者,正是這種「民主崇拜」的範例。他將一切不願施行「民主」的,全都沒什麼好話;對於要求「民主」的,全都贈與高尚的頌詞。
 
取一段他在 203 頁的話︰「2011 年,民主運動席捲北非,打垮了班.阿里在突尼西亞二十三年的統治、霍斯尼、穆巴拉克在埃及三十年的統治,還有格達費在利比亞四十二年的統治。當地民運人士運用傳統的群眾抗議手段、結合現代通訊科技於一戰成功,他們的作法或許堪為日後爭自由的運動借鏡,不過出現在北非這些國家的後續發展無疑不足效法。」
 
——這便是高傲的西方記者最愛看待他國的觀點︰有民主,一定好。但如果你們實施了民主卻沒有更好,那是你們自己的路子走偏了,可別錯怪我心目中那崇高的「真民主」。
 
---
可以一讀的書。只不過要小心服用,以免成了殘害別人或自己國家的覺醒青年。
2018.10.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