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觀片小感】《哈利波特電影》

花了近六個月的時間,終於在種花電信上補完了這部已有廿年歷史之久的《哈利波特電影》系列共7部(依時間長度來分,或許可以稱為8部)。

1. 我仍然保持著從廿年前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原本一開始只是想作一部「青少年奇幻小說」,暴得大名之後,騎驢找馬、邊縫邊補,最後弄成了這麼一個「哈利波特世界」。

2. 承上。既然本系列如此熱門是由於時代與機運的產物,因此若要延續該 IP 的熱潮,創作集團所採取的方式,便是將一開始的「趣味日常(Slice of Life)」,慢慢轉成了「拯救世界」。因此作品的調性愈來愈黑暗,毫不意外。

3. 承上。或許我不太能夠理解不列顛人的文化。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在電影第四部〈火盃的考驗〉最後已經有人掛掉了(其實在比賽途中的參賽學生也是時時面臨死亡的風險),這時應該要老老實實地讓觀眾理解到電影世界的黑暗面,就像《魔圓》第三話之後的那種「童年終結」的宣告;但《哈利波特系列》接下來的兩集,還是分配一半的時間給「光鮮亮麗的校園生活」、「男女情感的發展」。不是說危機迫在眉睫了嗎?

4. (何)妙麗和榮恩這一段感情線有點奇怪。榮恩在第六集跑去跟另一個女生嘿咻了,結果在第七集的前半因黑魔王政變的逃亡期間,還懷疑男主角與(何)妙麗有曖昧關係、嫉妒到背離他們而去。雖然「在虛構的故事當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但至少本作的男女愛情關係的描寫方式,兩性是不平等的。(幸虧掛名原作者是女性,否則應該會被某咪兔團體給出征吧……)

5. 要以觀眾對於角色的「移情」而言,主角的個性塑造並不成功。本作的主角比較像是「天選之子」︰反正他就是擁有特殊的出身、不凡的機運,我們看不到他的努力與體貼,反正豬突猛進一番,最後總是能成功化險為夷的。(第7集後半,哈利對(何)妙麗說「我們的計畫有哪次成功的?」,可說是精準「官方吐嘈」……)若要舉個例子的話,從頭到尾陰陽怪氣的「石內卜教授」可能算是最具有特色的角色︰自始至終堅持本心、勇敢承擔一切誤會、守護男主角的偉大人物。但或許不列顛人的文化不同,本電影對他的著墨與最後的洗白並不是很用心。

6. 飾演榮恩的演員,怎麼年紀輕輕便出現禿髮的現象了?

7. 即使我對本作的世界觀設定有太多疑惑(魔法世界如此強大,「You-Know-Who」都有辦法召集大軍來場聖盔谷攻城戰了,為何還需要對現實世界躲躲藏藏?),但只要知道這是「青少年奇幻小說」的類別,我很 Nice 的,就不追究了。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觀片小感】動畫版《喬瑟與虎與魚群》

種花電信本週新上架,便特地來看看這個「非常有骨氣」的製作公司(Bones)如何演繹這部現代愛情劇《喬瑟與虎與魚群(ジョゼと虎と魚たち)》——果然,坐輪椅的女主角真的很有「骨氣」。


1. 本片一如日本劇場動畫業界的腐敗典型,男女主角的配音員全都是一般的偶像演員(清原果耶、中川大志),沒有受過聲優方面的訓練。雖然不算棒讀,但在許多情緒高潮的表現(比如女主角在小朋友面前的繪本朗讀),總是讓我的耳朵少掉了預期的享受,味道完全不夠呀。

2. 老前輩「川元利浩」掛名「畫面設計」這個奇怪的職稱,想必是一位「不管部部長」︰只要是動畫方面的表現,無所不管。本片的畫面製作水準相當高,值得讚揚。

3. 故事方面,是屬於溫馨勵志與治癒的愛情作品。聽說當年由原作小說所拍成的真人版電影,所走的是情色方面的悲劇路線,我不曉得原作是怎麼寫。但單就這部動畫而言,即使有點老套路,整體觀看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誰說老套就不好看的。

4. 坐輪椅的女主角在後半對男主角怒吼︰「你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沒法理解我」。嗯嗯,本片的編劇大人(桑村さや香)聽到了,如你所願——安排男主角也來坐輪椅(爆)。

5. 劇場版的時間不足。如果本片能弄成一個季度的 TV 版,那麼除了男女主角兩人之外,其他幾個重要角色的人格發展與互動應該可以更加豐富(回想京阿尼的《聲之形》);這算是我個人看完這部98分鐘電影之後所感覺到的缺憾。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觀片小感】《神力女超人1984》

將看片金用來訂閱這部去年上映的電影《神力女超人1984》。以續集電影而言,我覺得應該還算是合格的吧。但整體而言,問題多多。

1. 我一開始還猜不出 Captain Kirk 要怎麼在第一集故事時間的60年後再度回歸,結果居然是「借屍還魂」……呃,嚴格說來,連被借來的身體都還是原本活著的人。難怪網友 楊文里 會評論說,女主角「把剛認識五分鐘的陌生人抓來性侵」了,以第三者的眼光來看,的確如此。

2. 這部電影的主軸,是「許願」的代價。雖然這個設定很常見,但我總覺得本片的收尾太沒說服力了:只要口頭說一句話就可以取消。更不合邏輯的,還是美蘇兩國核子彈都已經射出,POTUS一句取消,在半空中的飛彈立刻消失?道具的功能設定不夠自洽嚴謹。

3. 女主角的黃金聖衣,一開始先說防禦力有多麼地強大。但到最後決戰,沒幾下就被豹女拆到沒剩幾片完整的。這套聖甲胄的設定太糟糕了呀。

4. 最終的大魔王,因為出於對兒子的愛便幡然悔悟,什麼代價都沒付出,就以一個健康之身跑去跟小男孩擁抱。我知道好萊塢的「親情/ 愛情」是萬用的安全牌,但大魔王這種塑造方式太過廉價了。

5. 由於整個世界最後已經天翻地覆、所有人與所有人對戰,但透過女主角幾句軟弱無力的話,便令全世界人類全都自願取消願望;這種劇情反而比上面所說的大魔王反悔更不像話。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編劇自己都不曉得要怎麼「回收」這個爛攤子了。

6. 記得金凱瑞有部扮演上帝的片子有描寫到,當社會上每個人的願望都實現時,結果一定是糟糕混亂。本片大概也是走這方式。不過《Bruce Almighty》是全能上帝親自出手的喜劇,最後將世界給「還原」是劇內自洽的;但本片的調性可不是搞笑片吶,世界等級的暴動之後還能祥和過耶誕、開心丟雪球?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觀片小感】《Back Arrow》全24話

 好看。痛快淋漓的奇幻/科幻番。

記得《Back Arrow》在今年(2021)一月剛推出時,我由畫風感到像是大陸那邊的「國漫」,而且起用了一群知名度很高的聲優,所以連第1話都沒看完就棄番了。沒想到連著兩季下來,本作在動畫圈內激起不少的好評。因此趁著追番的空檔,很快地將這部作品給補完了。宅友中島一基編劇,值得一看。

只要適應了《Back Arrow》這種略程「古典」的人物設定和作畫風格,本作的情節安排、動作設計以及故事敘事,的確讓我這枚相信「男子漢的浪漫」觀眾,看得相當過癮。要格鬥有格鬥,要機器人有機器人,要戰艦有戰艦︰當你可能已經對這些元素看慣了之後,沒關係,那就來合體吧——這樣又可以增加新的樂趣!而《Back Arrow》更值得一提的,是當中的角色塑造相當成功︰主要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產生了有趣的互動。特別是本世界兩個大國的領導者︰「絕岱端皇帝」和「(黑化版的)菲妮公主」,當大魔王等級的兩股氣場相互激盪時,所產生的快感令觀眾直接昇天了……

在日本機器人動畫已經式微的今天,這種王道復古風格的故事,希望能繼續有優秀的新作問世,滿足我們這一已進入中年世代的遙遠情懷。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讀書小感】尼爾弗格森的《巨人》

 這本書的「目的」,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

亞美利堅帝國,即使妳曾有一堆不堪的黑歷史,但沒關係,為了全世界的自由與民主,放手幹下去!我挺妳。


整體說來,本書內文厚達四百多頁,只有前面一半講美國建國以來的歷史介紹,我覺得比較有收獲。後半幾乎都只剩下對國際時事(2003為止)的評論,而且主旨都是「啊美國人就算搞事搞出問題,啊但如果美國人沒來搞一定會更糟糕的啦」這種先射箭後畫靶的論述。

由於這位弗格森聽說很有名,於是好奇地從書架摘了這本厚書來看。我搞不太懂這位老兄到底算不算是歷史學者;就算人家說他是,也不是我欣賞的那類史學研究員。因為,假如學者成天拿歷史事蹟來「實用化」、褒此貶彼、意識形態傳教,而非從中獲得學問的樂趣、從中昇華出人類物種的運作定律。那這種學者,只算是當權者的理論化妝師罷了。

可能由於本書作者出身英國,所以他對「帝國」一詞相當自在,因而驚訝於美國人在深層認知上竟如此抗拒沾染「亞美利堅帝國」,幾乎成了意識形態的反射。因此本書的後半(其實前半講歷史時也夾帶不少了),主要是要「教育」讀者,帝國沒什麼不好、干預外國是對的、膽小靖綏的聯合國算個屁、只要自認正義便別管他人獨自出兵幹死外國壞壞領導者便是了。

奇妙的書,尤其寫於2003年本書關於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作者對美軍行動所洋溢的熱情,在今天(2021)讀來有多麼怪……

年紀大了,常感老天給的時間有限。現在K這種硬磚書,若覺不妙,就以略讀方式翻過,把時間留來追番為善……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小筆記】日文漢字的「堀」

看日本戲劇,偶爾會注意到劇中姓氏中的「堀」字。照我們的習慣,華人世界一向見到日本人名所用的漢字,基本上都會用我們自己的中文發音,而不會使用日語的音譯。而「堀」這個字,在我們華人漢語當中是被當作「窟」的同音同義字。然而,用這種方式來講一個日本人的姓氏「崛北」,嗯……似乎不太文雅。

像「掘」、「崛」、「堀」、「窟」這些形聲字,在中古漢語都與它的聲符「屈」一樣讀作 kuet(今天的標準國語沒這個音)。演變至今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保持原本的聲母ㄎ,成為了「哭(Ku)」;另一派則是聲母和韻母同時被顎化,成為「蹶(Jue)」。

但在海的另一端,和漢語完全不屬同樣語系的倭語,對漢字的態度,都是拿意義引申來「湊」的。日本人將他們語言中的動詞「ほる(Ho-Ru)」(挖掘),拿漢字的「掘」來湊;這部分對應得合情合理。

然而,他們會用這個動詞變形後的「ほり(Ho-Ri)」,講成是城邊所「挖掘」出來的護城「壕溝」,再用从土的漢字「堀」,湊成它的文字符號。

所以若是兩派擇一,以日本人名中的「堀」這個漢字在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讀法,我會比較傾向於遵循日本人借用漢字的本意,讀作「掘/蹶/Jue」,在我自己的中文腦袋感覺上,比較不容易產生粗俗的聯想誤會。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讀後小感】《強權者的道德》

不是很喜歡這本書。

或許我年紀已經老了,耐性不足。這本《強權者的道德:從小羅斯福到川普,十四位美國總統如何影響世界(Do Morals Matter? Presidents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FDR to Trump)》,我覺得書名與內容是「名不符實」。可以說,本書只是作者用來進行「月旦評」的作品︰把二戰以來的十四位美國總統一個個拿來品評罷了。跟他總論中的「倫理/道德(Ethic/ Moral)」,一點關連都沒有。

如果這本書的書名只有後面的副標題,也就是《Presidents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FDR to Trump(從羅斯福到川普的總統外交政策)》,應該是恰如其份的。只不過這種書名,應該是吸引不了我從書架上取下來翻閱的。因為本書用了《Do Morals Matter?(道德有用嗎?)》這種吸睛的問句,才會讓我想瞭解,本書作者究竟研究出哪種切入角度,可以把總統本人的道德觀與他領導的政府外交結合起來?無論是正相關或負相關,只要有好的理論,我都非常樂意瞭解接納。然而,作者拉拉雜雜講了一大堆話,讀到後來,腦筋被工程師思考所框架的我,我只得出本書主標題的結論︰

美國總統的個人道德與他領導政府的外交,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趨近於「零」的。換句話說,本書的主標題「Do Morals Matters?」,答案是「Nearly NO」。

不過,我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搞政治學的人,通常不太跟我們這種理工科的想法雷同。本書作者會去定義什麼叫道德、什麼是個人道德與他的外在表現,也提到相當多的政治學、心理學和歷史理論,而本書也似乎很科學化地弄了個「計分表」來把「意向/動機」、「手段」、「結果」的道德評鑑,但在講了一大堆之後,作者似乎也忘了再將主題拉回「道德有用嗎?」的答案。

好比說,今天的命題是「天氣晴雨濕度與小明在考試的成績高低」。無論中間的申論有多麼豐富精彩,我永遠不會忘記等待該命題的真偽結論。結果厚厚一疊報告卻在講每天的天氣、與分析小明每一題的作答。偶爾講一下哪天下雨小明考得不好,但另外一天下雨時小明還考得不錯。

簡單說來,這本書的價值只在於「整理資料」︰幫讀者重點回顧某位總統所遇到的國際局勢與外交決策。至於當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歸結出來的「定律」,也就是道德與外交政策關連性,完全沒有。

---
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對本書(假裝)想談的主題,道德與外交決策的相關性,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想法——但並不是完全無關,而是要看各種不同的情況。誠然,國際之間的互動,基本上不會存在於我們生活環境中所熟悉的「道德」;把這兩件事給綁在一起,並不是非常有意義的作法。但是,在真實的世界中,即使是假的,執政者永遠都要有一套「道德觀」,用來說服自己與別人。人類畢竟是人類,是生物學當中的一個物種;既然要談強權政府(美國總統)這種糾合起大量人力與資源的行為,即使是搞雙重標準,執政人員在思想上的驅動力(化粧成所謂的「道德」)是永遠不會缺少的。「不要臉的大魔王」是不存在於真實世界的。

因此本書前二章總論時,作者提到的「電車問題」,我以為正是這種思想上的準備︰我幹或不幹什麼事,都有道德方面的代價。我猜測作者是要以這種道德兩難的方式,辛苦地裁剪出每位總統在每項外交決策上的道德高低計分,好來套入他那貫通全書的理論架構。但開始一位接著一位總統的評論,呃……不知道我是不是有閱讀障礙,怎麼愈讀愈感覺不到「道德」跑去哪兒了?沒錯,作者夾敘夾論講到書中的每個總統的事蹟,還是有不斷地講到「道德」,並安置其獲得這項分數的好壞?但既然開了計分表,最後好像也沒給個總評價,比如羅斯福是 A+、尼克森是 B-……那搞出這張計分表,究竟有什麼作用呢?羅斯福道德低劣而贏了大戰,詹森道德高而陷入越戰泥淖,這種論述直接把道德一詞,用更易懂的局勢、潮流、國家總體力量來取代,不更言之成理嗎?

---
最後,是關於中譯本的問題了。本書的宣傳文案中,有明確地將這十四位總統分成三組道德有效性的高低評價︰沒這回事!這純粹是中譯導讀者自己的解讀。因為內文當中,原作者可沒這樣作高低排列的。或者說,原作者自己也沒法從他自己的文章脈絡中弄出個排行榜高低……

===
【小筆記1】功利主義者的「電車問題」

在本書看到了這個問題。也就是面對某種狀況,一定會有人死掉,而受試著要決定︰如果不作為,會死掉五個人;如果他扳下閥門,只會死一個人。

然而這本書上講說,「功利主義者」的解答,是會選擇按下閥門,只死一個人,救回五個人。

但我一直覺得怪怪的,這種分析似乎與我自己的理念有哪個地方衝到了。

這兩天才終於想通了自己心中的態度︰「干我何事」。

我的理由是,這個問題一開始就強烈地設定,受試者對這件事有責任,無論他作什麼選擇,人都等於是他殺的;另一方面,受試者也要自己認定自己有 do something 的義務。

但我個人不愛這種設定。要是我,一開始就覺得這種困境的責任不在我身上,根本啥都不想動。即使不作任何動作也會多死一些人,那也不干我事,別把鍋甩給我。

這個問題的設計,我不禁懷疑他們的原始目的,是為了「拼命去管他人閒事」的除罪化藉口罷了,而且將他們的行為再昇華成「道德」的高層次。


---
【小筆記2】
以前沒讀過美國近現代歷史,沒想到小羅斯福還真是一個道德不怎樣的領導人。跟以前在課本上偶一提到的形象,完全不同。

姑且不論他的「新政」有沒有救到經濟大蕭條,看這位仁兄的不誠信、死命硬幹,就讓我覺得相當糟糕了。當時國內反戰,所以這羅斯福在競選宣傳時說自己絕不送子弟兵上戰場。他討厭德國,又無法跳過國會,因此謊稱基爾號(Greer)遭到德國潛艇攻擊,再用租借法案去資助英法。嗯……這似乎是我們超熟悉的情節︰「啊算我好運作總統,嘸你是嘜安怎?」

不過這本書作者也很有趣。只要意向良好(本書作者推崇自由主義、痛恨共產主義),就算胡搞瞎搞,最後的整體評價都不會太差。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觀片小感】《打工吧!魔王大人》全13話

最近剛在種花電信上補完了這部2013年的舊番,由白狐社(White Fox)所製作的輕改作品《打工吧!魔王大人(はたらく魔王さま!)》。整體來說,還算不錯。

《打工魔王》應該屬於所謂的「逆穿越」的作品。奇幻異世界的惡魔與人類大戰,魔王在受到勇者攻入的威脅下,打開異世界的「門」逃脫,穿越到現代日本。但因為現代世界沒有魔力神聖法氣的存在,因此穿越而來的魔王和大元帥,只能在麥隆勞(MgRonald)速食店工作以賺取生活費。不久,異世界勇者(女)為了追擊魔王,在門即將關閉前也來到現代日本,同樣遭遇現代都市生活的問題,在電信服務公司擔任客服人員工作。本作品便是在這群異世界眾人穿越而來、卻又缺少原世界魔法與神力的條件下,所發生的一連串搞笑衝突打鬧事件。

本作在今天早已數不清的異世界魔法戰鬥的故事當中,還稱得上是相當有新意的作品。而《打工魔王》當中的特點,或許是將傳統的「魔王」和「勇者」的刻板形象作了顛覆。魔王是個努力正直上班工作的好青年,而勇者則成了偏執威脅跟踪監視的小混混。隨著劇情的進展,諸惡魔愈來愈「洗白」,而人類方面則在兩個世界都呈現的窩裡鬥的腐敗模樣。動畫中兩三次在現代世界中的攻擊事件,可以說都是異世界的人類(宗教界)的恐怖攻擊行動,而魔王則因為「別給這個世界造成困擾」而努力地將一切修復回歸原狀……

雖然劇情的「衝擊力道」有些不足︰每次大事件的最後反轉過程太過簡單生硬,但動畫的製作相當用心,是休閒時可以一看的佳作。

---
有時會想到,像這類型的輕鬆娛樂作品,是否有著「文化洗腦」的功用呢?在本作品當中,現代社會都是和善的好人,只要努力便能夠在日本過上正常的都市生活(尤其是下野紘所飾演的惡魔魯西法,最後為了繼續當個悠閒的 NEET 族而背叛教皇派的陰謀)。每當事件即將造成重大傷亡時,最後的 Happy End 永遠是和平的現代日本現狀。或許這種戲劇看久了,我們都會不知不覺得認同於「現狀是很美好」的不言自喻呢?(換個方面講,只要好萊塢拍攝關於二戰的德國社會,我們同樣會先在腦中響起「淒慘悲苦」的印象?)雖然身為臭老九的我,從不覺得這種文化入侵有什麼大不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