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與作者的另一書《台海、冷戰、蔣介石》比起來,這本由林孝庭所著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的「可讀性」更高。但整體來講,《台海冷戰蔣介石》的內容,反而比較「好看」。原因,就在於「眼界的大小」,《台海冷戰蔣介石》遠比《意外的國度》更加宏觀與開闊︰前者可以看到當時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但作者的個人評論較少),後者則是局限在幾位美國相關人士與台灣(但作者個人的評論頗多)。
作者的工夫所在是「整理爬梳史料」,因此本書每一章的內容都是「言必有徵」。然而,由於我讀過前書,因此這本專講台灣 1945 ~ 1954 之間所發生的事情,正因為「史料」太多太雜,所以要如何清理篩選,而作者的評論便常常跟著凌亂不堪。最明顯地,就是他書中的主角蔣介石的態度,很容易因著他的某一段日記、某一則他的公開發言、某一些美國人(國務院、中情局、大使館)的檔案內容,便呈現了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的各色繽紛色彩了——這是很真實的描述,但給後人讀史,如此瑣碎反而沒有太大脈絡。比如像當年李敖最愛引蔣介石在某次開會時發飆講氣話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然後用這句話來「證明」中國民國已經滅亡,差不多就是這種只有閒聊雜談而無實際歷史意義可言……本書最有趣的正是這種史料抓一則便評論一句,使得蔣介石在他的筆下,一下子反攻大陸、一下子不反攻大陸,讓讀者在內文中看得十分凌亂。這就是資料篩選的問題了。
此外,作者似乎對於葛超智(George Kerr)留下的資料照單全收,並作出「台灣人民對國民黨統治的仇恨至今仍難消解」的評述。身為閩南裔的我,個人在青少年到青年的成長時期,正好可以為此作自己的見證︰這種對「二二八事件」的仇恨,不過才廿年的時間而已,主要還是由執政者利用輿論所炒作出來的。而二二八事件的史料已經非常多了,但本書卻未曾提及當年「左派思潮」的流行,特別著重在葛超智的事後回憶,也算是有所偏頗的。
至於本書描寫到大陸被中共席捲之後,美國國內各派別的對台評估與作法,只能用「一團混亂」來形容。究竟要不要支持蔣介石(或暗殺或政變)、對陳誠吳國禎與孫立人等實力者要如何利用對待、要不要派出軍援、把台灣託管、是否讓台灣加入韓戰,作者在本書中抓出了不少資料,證明美國對華政策的想法非常豐富,但實際上……如果沒有韓戰,最後啥事都沒幹,換個角度來看便是「優柔寡斷」。不過,我卻可以從書外得知非常簡單的解釋︰美國傳統上是「重歐輕亞」的,所以美國在國共鬥爭時「丟掉中國」一事,差不多像是清廷對於「鴉片戰爭」一樣,中央並不那麼在意,因為當年時空之下,美國最大的敵人在歐洲(具體而言是「蘇聯」),自然不可能放太多心力在這邊。因此,美國的對華政策最省力的作法,便以「維持現狀(Status Quo)」為主軸︰我在其它地方忙,你們先別作太多改變,等我空出手來回頭再處理你們。
雖不上前書令我讀得很過癮,但本書對於尋找相關史料方面,卻有相當的價值。
2019.2.21
謝謝您花了寶貴的時間讀完拙作,很抱歉某些章節讓您失望了,然而讀者的批評指教永遠是研究者未來繼續努力與發表的最大動力,再次感謝您!
回覆刪除林孝庭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