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讀後小感】桑巴特的《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

剛看完這部談論社會經濟與制度思想的作品,聽說這也是「美國例外論」主題的百年前開山之作。本書書名是個疑問,即為什麼和歐洲與世界其它地區相較之下,這個「亞美利堅合眾國」的思想主流,一向都是以資本主義掛帥,社會主義從來就沒有任何機會的呢?直到今天,即使國際局勢已翻了好幾番,但這個問題依然可以公開地提出來,而且答案還是值得不斷地討論下去。

作者桑巴特是德國思想界的菁英份子。在歐洲當年所見到的現況,也就是自工業革命之後一兩百年之前,整個人類世界的經濟生活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也就出現相對應的各種思潮,推動的各地區的政治制度與思想的變革。然而,在這個巨輪的推動之下,美國並未自外於世界、而是與世界一起並進,但美國的政治與人民運動中,可以說完全沒有「社會主義的萌芽」,美國的受雇工人也從來沒有「階級覺醒」向資本主義巨鱷追討正義公平的運動。為什麼呢?

作者撈了不少他所能獲取到的統計數據,作了不少的資料考查,從各方面來探討美國的工人階級的思想與生活。他認為,和歐陸(特別是他的母國)相比,美國工人的工資較高、社會較開放、生活較優渥,因此不像歐洲有著封建貴族那種因血統所造成的差異。「美國夢」所強調與不斷複頌的,正是這種「送報僮可以成為產業大亨」故事;即使是中低層的工人,從小也都有著「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抱負,並不會認為自己永遠也成為不了「他們」當中的一員。

當然,本書還談到許多有趣的小細節,至今仍然讓我深受啟發。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比歐洲更沒有包袱,因此他們會讓普通人民會有著當家作主的錯覺。在「不斷地舉行普通選舉」的操作之下,由於推高了投入選舉的成本,以及「公民集體意識」的土壤,最終,國家的「公共生活/從政階層」,永遠都只會留下招牌辨識有異、但骨子裡卻完全相同的「兩個政黨」。再加上「兩黨制」的不斷強化,頻繁的普選,以及思識型態的簡單化,使得任何對於政治有些想法的人民,傾向於支持某個「二者選一」的務實作法。即使,在作者這位知識菁英看出這當中的缺點︰政黨完全沒有思想的中心價值、政黨明晃晃地以執權與分配官職為目的、任何有理想有抱負的政治團體只能被迫併入兩黨之中。——對照今天的台灣,這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情況呀!

但我覺得本書或許還提出一項蠻具說服力的理論。因為人永遠是人,即使政治人物與資本雇主用了多少精巧細緻的招式,來攏絡欺瞞與灌漿那群受壓制剝削的人民,這仍然無法永遠禁止無產階級對於資產階級的仇恨。作者認為,(在當時)美國擁有廣大的腹地,政府鼓勵人民向西部拓墾,也正是一種「國境內的殖民」政策,有效地抒緩了各種社會的矛盾。猶如「日不落國」、「日出之國」的海外帝國擴張有效地解決了社會問題,我相信這或許才是符合一般歷史發展的詮釋。

===
本書還讓我學到了某個有趣的資訊。我這個年紀的歐吉桑,在高中一定都讀過 KMT 編輯的孫大砲《三民主義》。孫大砲先生在「民生主義︰漲價歸公」的主題上,引用了「亨利佐治」的一些想法。而這位 Henry George,正是當年想打破美國兩黨政治的「第三勢力」,他成立了「大眾黨」,是一個小農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傾向的政黨,曾在 1892 年獲得了 22 張選舉人票。但不到十年,這個政黨的支持者,全都轉移跑去支持民主黨的候選人 Bryan 了……但看在孫大砲當年的眼裡,Henry George 應該是他眼中的政治明星吧。
2016.1.17

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