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觀片小感】Shaft 的《化物語》

終於迅速地補完了 2009 年的輕改作品《化物語》,共 15 話。一如上星期看種花電信上的劇場版《傷物語Ⅰ&Ⅱ》,這是一部非常具有導演「新房昭之」強烈色彩的作品,從頭到尾都可以見到製作者的各種「影像特殊表現」與「情節意念埋線」的安排,相當有趣。
 
正如先前所說的,西尾維新原作的《化物語》,故事架構十分單純,也就是男主角「阿良良木.曆」身邊人們(都是女生……)遇上一堆「怪異」的事件。由於個性上的特質,因此他便一無反顧地努力去幫她們解決各自的「怪異」(附身、幽靈、遭詛咒、妖怪化)問題。並建立起他的「後宮」……
 
這部《化物語》的動畫特色,便是畫面風格上的「詭異」,也就是除了主題之外,一切從簡。比如這部動畫裡完全沒有「路人」——即使劇情必須要出現路人甲時,本片了用工地人形立牌來表示;而背景建物從簡、交通車輛型制亦完全統一。這樣的表現,觀眾僅需要注意到畫面上「值得注意的物件」即可。此外,劇情進行中常常硬生生夾入各種不同顏色的短暫「字卡」,有點像是導演在為故事作「筆記」、「劃重點」的樣子。
 
當然,如果僅止於導演自戀式的惡搞(……或說是藝術的表現),這部作品應該也不太值得讓我這枚粗鄙無知的歐吉桑從頭到尾看完。重要的是,新房老大能夠體會觀眾的娛樂需求,使得本片雖然在畫面上的動態性較低,但卻藉由角色們之間毫不間斷地連番吐嘈,再夾入一堆其它作品元素的「哏」,所以整部作品讓人看得十分新鮮愉快。我最愛拿菅野光明的《新世紀○○戰士》來作對比︰在一堆靜態的鏡頭下,有人可以偷懶偷時間還一副老子最大的態度,有人卻可以藉由畫面外的元素(聲音表現、音樂)來取悅觀眾。
 
由於我的日語從來就沒好好學習,所以只能聽出前面兩件「怪異」,是拿「語言」來玩的事件︰女主角「戰場原黑儀」之所以失去「重量」,是因為她要切斷與母親的「思念」,而「重」和「思」的日語都有字根「O-Mo-I」在裡頭。第二段那位永遠找不到家的蝸牛模樣的小學女生,由於蝸牛在日語為「Mai-Mai」,與「迷子(Mai-Go)」前半同音。
 
《化物語》另一個特點,是 OP 與 ED 會隨著每一話的主題而改變。OP 是由該話的事件女來演唱,十分好玩……
2017.5.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