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從圖書館書架上心血來潮「撈」回家來看的書。由於在翻閱瀏覽當中讀到某些觀點,即作者韓毓海先生想「跳脫西方史觀,改以中國觀點重新看待這五百年來的中國史」,因此覺得或許是部不錯的通史。
但重新按序細讀之後,我對本書的觀點卻從正面轉到了負面。原因很簡單,本書作者堅持馬列路線、堅持毛澤東路線,乃至於全書主旨呈現出一種以現代共產中國國家至上的基調了。
由書前的簡介,我不太清楚作者所學的本行為何,因為他所談的「歷史」與「經濟」專業論述,似乎都是引述為主;反倒是,作者本身所自行推衍出來的,幾乎比較傾向於哲學和意識形態了。比如他最愛強調的明清時期「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本身就是一句宣傳大於實際的口號。因為他所謂的「封建」並沒有加以定義,純然是作為一個負面與邪惡的詈語——閱讀本書,令我彷彿在看四十年前的老書。
至於他推崇共產中國建國以來的革命與毛澤東思想,更是濃到化不開;即使他愛引用黃仁宇稱讚「毛澤東建立了中國的下層階級」,卻也乎忽略了黃仁宇對毛澤東建國以來拿政治意識搞經濟的不以為然態度。而目前中國是違反了共產主義的一切教調,搞得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像資本主義,作者仍不斷地頌揚那早已經證明無效的馬列思想。
至於本書提出一項明代滅亡時的經濟問題,他直接批評明代中葉採用外國輸入的白銀是錯誤的政策,因為這將造成固定週期的通膨與通縮循環。實際上,我個人是同意他這項指責。然而,我還想因此提出質疑︰那該怎麼樣?人不能穿越時空而活,因此對這種擺脫不了金屬貨幣的詛咒,我們可以從中獲取不少啟示,但卻不該厚責古人、乃至於厚誣古人了。(不禁想到,現在全球狂印紙鈔的年代,還有人幻想與提倡回歸金屬貨幣的世界哩!)
簡單地講,本書強調「國家控制」的重要性;他認為明朝中葉之後,政府放棄對人民經濟的控制是錯的,而清代繼承這種統治方式當然是錯中之錯。只要搞懂作者的立場,唱紅打黑,也就能夠很快地將本書闔上了。
2016.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