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不久看了羅胖介紹了幾集晚明與南明時代的事情,於是引發我好奇,找了一些書來看。這本由「丁燕石」所著的《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是我撈來看的諸書之一。總體來說,本書寫得還不錯。
本書比較值得推崇的部分,還是作者對於「吳三桂降清」一事的分析,算是有點「拿證據翻案」的味道在裡頭。先前讀布勞岱爾的書有談到,分析歷史事件,「訊息傳遞時間」是現代人必須要加以考慮的重要因素。先不論吳三桂是否早與滿清統治階層眉來眼去,光排列出時間,就可以看到 1644 年與吳有關的大事件中的
三月初六︰崇禎下令放棄寧遠,召吳三桂率兵勒王。
三月十六︰吳三桂率部與寧遠官民進入山海關。
三月十九︰崇禎自縊。李自成入北京。
三月廿六︰李自成遣使向吳三桂勸降。
三月廿八︰吳三桂下令所部軍民,為崇禎治喪。
四月初︰吳三桂向北京發〈絕情書〉與李自成絕交。
四月初九︰多爾袞自盛京出發,率軍征明。
四月十三︰李自成自北京出發,率軍討代吳三桂。
四月十五︰吳三桂使者與多爾袞接觸。
四月廿一︰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的關寧軍在山海關大戰。
四月廿二︰多爾袞的清軍到達,清吳聯軍大破順軍。
這樣排起來看就知道幾件事︰
1. 崇禎死訊傳來之前,吳三桂的「勤王」動作並未有所延遲。假設明廷以超空的三天來傳遞訊息,代表吳三桂將大批軍民由寧遠撒退至山海關用了七天就完成。這裡不可能出現吳的「私心」空間。
2. 崇禎死訊傳到吳三桂,到吳三桂首次接受李自成勸降,只有差不多三天的時間考慮。然後他再度反覆與李自成決裂,也差不多只有七天的時間。
3. 清兵征明的出發時間,早在吳三桂向多爾袞請兵一事。因此清軍參與這項決定性的戰役,是「請也來,不請也來」的。吳三桂即使想當「漢奸/引清兵入關」,絕不可能是計劃周延與氣定神閒的,毋寧說是在不到十天之內決定的孤注一擲,而且是處於「天助自助者」的狀態。
4. 總的來說,這是一場「三雄」之間在急速變化的局勢,在情報不足限制下的豪賭。要說誰一向是在計謀籌劃之下行事,現實上是辦不到的。
值得一讀的書。
2016.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