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觀片小感】借名的電影《軍閥大戰》

在「這個國家」的國慶假期中,選了種花電信這部掛著劉德華大頭宣傳照的作品《軍閥大戰》。原本以為「這個國家」早就不講「這個國家」的建國歷史,所以看看對岸幫「這個國家」拍攝的賀歲電影,應該也是不錯的應景行為。
 
雖然我老早就有心理準備,但這部片長兩個小時的片子,從蔡鍔的護國軍戰爭(約當 1/3 之後)的處理,似乎便有強烈的偏頗了。誠然,「這個國家」的建立過程非常複雜,無論從哪一種角度來處理,都有它的重要性存在。然而就客觀條件而言,拿「影響當時的大事件」來作為主軸,是比較合理的作法。所以武昌起義、袁世凱當選大總統、宋教仁遇刺、日本二十一條款、洪憲帝制、護國軍戰爭、張勛復辟、巴黎和會、五四運動,這些都是本片可以作為「這個國家」的標準教材。
 
然而在本片過了 1/3 之後,這部片子的處理就「不太像話」了。接下來的重點,全部擺在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方面。本片片名既然用了《軍閥大戰》,我原本預期應該要開始交待各系統的軍事衝突;結果在接下來的劇情當中,毛澤東談的小小戀愛居然還比北洋政府的內戰更加重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找不到這部作品的條目;令我覺得不太合理。但我們這個年代的鍵盤是很方便的,沒過多久才曉得,原來這部《軍閥大戰》,是將大陸的電影《建黨偉業》給改了片名而引入「這個國家」的。豁然開朗之後,我心中那小小的疑惑也就立刻得到解答。為了不破壞島民的心(這麼多名演員全都摻和進去軌一角),這種改換片名的作法,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唄……
2017.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