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種花電信的免費電影是國片《我的少女時代》,趁著週六中午,我才終於將這部去年非常火紅的電影給看完了。雖然劇情輕鬆易懂,但最後看到 Andy Lau 這位超級大咖登場還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上維基看了一下本片的票房,Money talks,這絕對是部成功的國片。
本劇在網路上的討論似乎很多,但讓我比較感興趣的、也是再度驗證我自己理論的,是「編劇的性別」與「角色的性別」的對應關係。我個人的成長過程算是由「少年漫畫」陪伴長大的,因此對於「寫給男生看的」、通常也是「由男性編劇的」故事中,在感情戲方面的寫法相當熟悉︰男性角色通常是比較立體的,而女性角色通常是非常平板的。反之亦然。總的來說,編劇會將和自己同性的角色寫得比較「神入(empathy)」,而會將與自己不同性別的角色寫成了相對單純簡單的「對比」。
也因此,《我的少女時代》當中的男女主角,也正合於這個公式。在這位女性導演的安排之下,不良少年的男主角,在戲裡頭絕對可以作為完美的模範典型,而女性角色則呈現各式各樣的立體面相(居然連那位一開始的完美女神,到劇末逐漸被「黑化」,耍心機、嫉妒、抓耙子……)。
合於公式,其實沒什麼不好;不如說,那是遵照一定的規則來拍攝觀眾愛看的電影。如果導演想表現自己破壞公式的特立獨行創意,那就不要期待觀眾會買票,給自己圈內的影評人玩賞便罷(所以我很討厭某導演居然囂張痛罵觀眾不懂他……)。而這部並不講任何高深道理的作品,大家都愛看,就是成功的電影了。
2016.1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