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觀片小感】轉型正義的英語片《烏克蘭悲歌》

本週種花電信上架的電影中,有一部片名似乎很宏大的英語片《烏克蘭悲歌(Bitter Harvest)》,背景是講述 1930 年代蘇聯饑荒的慘狀。這個事件我以前大概讀過,是史大林同志出於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強力執行集體農場生產之後,卻引發出全國大饑荒的慘狀。由於我們擁有歷史累積之下的後見之明,所以完全知道這種極左經濟學一定會造成的悲劇——沒了價格與流通那隻「看不見的手」的引導,光想靠著「英明的政府」來作出最公平最正義的生產,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這部《烏克蘭悲歌》的戲劇性很好,不過它的好,並不在於「真實世界」的好,而是「童話世界」的好。在本劇中,史大林同志是個刀槍不入無所不能的大魔頭,因此他想要搞死烏克蘭農民,下個命令,然後烏克蘭就會發生饑荒、農民就會被弄到死翹翹。這根本是童話世界中才會出現的事。實際上,在沙俄結束之後,共產思想遍及了各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中;所以若要真的追究這場「人造饑荒」,像這部片子的表現手法(俄羅斯紅軍一定是想要搞烏克蘭種族屠滅的大壞蛋/烏克蘭人一定是愛好自由善良純潔的神聖好人),根本是在胡鬧。殷鑑不遠,鬼島年輕人的主流思想在這廿年來,正是用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來重建過去日本投降之後的 KMT 統治的回憶。所以這部《烏克蘭悲歌》,正是這種大腸覺醒之下的轉型正義宣傳片,要將一切的過錯,全都丟給今天的蘇聯中央,烏克蘭共和國(與烏克蘭農民)都是很無辜的。
 
今早與母親在看這部片子時,我媽一下子就接受了這種二分法,並舉出今天敘利亞內戰之下執政者的殘暴行為。但我卻從讀雜書裡得出的一貫想法︰統治者不可能以濫殺人民為目的。按本片的邏輯,克里姆林宮是可以完全掌控烏克蘭農村的(所以那位黨書記帶著十幾個紅軍士兵,就可以將主角的整個村莊控制得服服貼貼);既然如此,那麼史大林為何要整死全部村民呢?讓他們跟沙俄時代的農奴一樣,全都綁在土地上耕作到死,不是更有效率嗎?殺光百姓,難不成黨書記自己捲起袖子耕田嗎?要處決人民,子彈也是要花錢的哩。敘利亞的滅鎮行為,只出現在「自己無法控制的叛亂區」︰只有政權遭到威脅之下,執政者才會殘暴,這個道理連土匪頭目都懂。所以,這種編劇的水準,可是唬不了我這枚臭老九的。本片裡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情節,是那位色胚黨書記在喝的湯裡被下了毒,第一反應不是去揍眼前的下毒者、或盡快呼救尋求醫治,而是忙著要去強姦女主角?乖乖,這是什麼鳥劇情呀?
 
我完全不能認同共產黨的計劃生產(也就是本片的發生的歷史背景),因為他們所造成的災害是怎麼批判都不為過的。但這部電影所採用的手法,卻只讓我看到「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今天的加拿大(本片有段加拿大友誼的「置入性行銷」……)藉由這部電影,刻意想要重建過去悲情回憶。本片只想將當年執政者(哪管你是俄羅斯人還是烏克蘭人,大家都是為求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偉大事業的夢想者)一起瘋狂亂搞的過程,「轉型正義」成為正邪大戰的印象,根本是部幼稚簡陋的爛片。
2017.7.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