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在追的今年四月新番中,這部全 12 話的《迷家》,最先完結撒花。
我並不太清楚岡田阿姨過去的名聲,聽說好像頗受好評。我最先注意到的岡田阿姨名字的作品,是那部因河森的機械設定而吸引我注意的跨季番《M3》——但該片的故事,讓我覺得裡頭每個出場的主要角色都有一大堆悲慘的過去,以致於造成各式各樣的個性扭曲。然而就我個人的觀賞習慣,卻有些不太能「吞」得下這種類型故事的角色塑造,因為這讓我想起英國推理小說家鐵伊的作品︰看得好累!因為觀眾/讀者必須在短暫的時間或篇幅當中,記住過量的資訊,才能「享受」到所謂的劇情樂趣。
這部《迷家》的情況也一樣。劇中所出現的小屁孩共有30隻(配音員有兼任),雖然不是每隻都會介紹到他們的「悲傷背景」,但好歹交待了十個人的過去資訊。在這總共才 12 話的篇幅中,要求觀眾接受「人物設定」的時間比例太長了。所以,《迷家》常常在劇情演到某種驚悚緊張的橋段時,「跳」回去介紹某位屁孩好可憐好可憐的過去,然後再「跳」回來接續先前的緊張場景——但我已經忘了先前他們遇到了什麼驚悚的事了。偶一為之,我會躬自反省自己的腦容量不足;每隔一段時間都來這套,惱羞成怒的我是會牽怒到製作單位的哩!
本片的故事,其實一點都不難懂。正如前不久才補完的那部 P.A. Works 的成佛之作《Angel Beats!》一樣,《迷家》的主軸,就是一群遭受過精神創傷、不能適應社會的小屁孩們,共同離家出走來到一座神秘的村莊,打算與世隔絕重啟新生活;但這座村莊卻有著神秘的幻影「納鳴」,只要小屁孩願意接受「納鳴/自我精神創傷」之後,便能走出這段不堪的心理陰影,重新面對現實世界的生活(成佛了……)。
然而與麻枝大魔王「摻入大量的搞笑吐嘈情節」的編劇方式不同,岡田阿姨對宅宅們可沒那
麼溫柔,整部片子除了沈悶還是沈悶——反正劇中角色們的「好可憐」,觀眾也要感同身受(Empathy)一番才行。這部片子裡的畫面大量使用深色調,大多都是黑夜昏暗的場景(搞得我常忽略畫面中的某元素),讓我想到當年看《M3》的印象,回憶中除了黑暗還是黑暗。
此外,本作應該屬於「懸疑」的類別。我曾在想,這種一開始故意不將背景設定給交待清楚——直到「神山教授」第 10 話出場後才用一段回溯與對話,讓觀眾有完整的瞭解。那麼,看完第10話之後,觀眾還有多少驅動力會想回去重看前面的9話「故作懸疑」呢?和推理偵探故事一樣,至少我是不會這樣作的。因此,本作 BD & DVD 的賣座度,我是挺懷疑的(或許我會推測錯誤?等幾個月之後的答案揭曉唄)。
2016.6.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