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尼爾.弗格森的《貨幣崛起》

這本書是見到網友Cattaga兄在FB網誌中所推薦到的書,對我這種經濟文盲而言,是本令我受用的「金融史」讀物。尤其當中用「國家債券」與「政府背書的股票」的觀點,來解釋這五百年來歐洲與美國的眾多歷史發展︰
 
荷蘭債券賣得比西班牙好,所以荷蘭能夠打嬴西班牙並獨立。

拿破崙戰爭的延續讓羅斯契爾德崛起,也因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得太快而差點讓羅斯契爾德破產。

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全民大泡沫所導致的財政破滅,間接導致後來的大革命。

美國內戰時期,南方以棉花作擔保的債券賣不掉,導致最後敗給了北方。
 
裡頭還有不少各式的分析,都讓我感到非常新奇卻又十分合理。
 
本書作者是正統的史學研究者,所以我相信他在裡頭對兩本經濟書籍的批判︰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和柏金斯的《經濟殺手的告白》——這兩本我以前都曾接觸過。前者我當年一看就認定是妖書了,無需多論;但後者《經濟殺手》一書,本書作者的疑問是︰
 
「厄瓜多爾總統……和巴拿馬總統……在 1981 年遭到暗殺,就是因為他們反對『企圖建立全球化帝國的企業、政府與銀行頭子』。坦白說,他的說法有點奇怪。美國借給厄瓜多爾和巴拿馬的錢並不多;1970 年代總貸款分別為 9600 萬和 1 億 9700 萬美元,占美國對外援助與貸款總額不到 0.4%。而且,厄瓜多爾和巴拿馬也稱不上是美國的大客戶……」
 
——看來,這位伯金斯只是應用了人類社會最愛的「陰謀論」,順道幫自己的臉上貼光罷了。
 
---
不過,本書作者所研究的,畢竟還是比較傾向於歐美的經濟史。他談到中國的金融史時所說的「中華帝國一元化的性格排除了敗政競爭的可能性,而這正是文藝復興時及其後的歐洲金融創新的動力;再者,中華帝國可以輕易地印錢來彌補赤字,不利於歐洲式資本市場的興起……」呃,這段話不僅太過於簡略,而且還嚴重失真了。
 
無論如何,瑕不掩瑜。這是一本相當值得精讀的好書。
2017.1.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