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觀片小感】《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花了兩個星期,才將這部去年在華人區引發注目的李安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給看完了。整體來說,故事很好看,但影片卻不太好看(所以我才會分兩次才看完……)。這意思是說,如果我有一個完完整整的兩個小時的時間和心情,一定可以感受到並欣賞故事裡各種精緻安排的橋段;但如果我沒有足夠的時間或心理準備,由於電影跳接得太過離散,即使影片已經過了卅分鐘還是沒闡釋到戲裡最大的衝突爆點(伊拉克戰役中的主角小隊與敵軍駁火),所以對我這枚情緒醞釀淺薄的觀眾,一下子就失去專注力了……
 
《比利林恩》的故事很簡單,是一群參與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戰鬥小隊,在某次支持敵人攻擊的交火中,主角「比利.林恩」冒險營救長官,卻恰好被記者拍攝到,使得該小隊成了全美國的英雄。後來他們參加了一場達拉斯美式足球賽的中場表演,在國內這一連串的事蹟中,讓主角見識到和平的故鄉與烽火的異地戰場間的矛盾。
 
故事很容易接受,而且各類情節支線的前後對應也安排得很棒。但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本片要「切」得如此破碎呢?我可以接受剪輯者故事「賣關子」的作法,或者開門見山向觀眾闡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但這兩者只能挑一而為,不可能魚掌兼得。說真的,在電影的前半段,我原本可以耐下性子先看主角與這群「和平白痴」那堆雞同鴉講的互動,但影片卻又突然跳到伊拉克戰場的內外衝突場景,令我重新調整心態來接受新的資訊,結果戰場戲未告一段落,居然又回到和平日常的美式足球場上了。所以電影前半,我還真的無法專心看片。
 
直到 70 ~ 80 分鐘,導演終於將最主要的戰場戲交待完畢,此後我才終於能夠放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好好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看得出來導演對鏡頭的要求很龜毛。在「和平白痴」場景中,特別是英雄小隊在足球中場表演時,鏡頭常常放在「主角觀點」上,也就是要讓觀眾感受到主角本人的所見所聞(他們像傻瓜一樣被表演規劃者呼來喝去到處走位……)。而且許多鏡頭,也都是我所稱的「大頭講話」,用單一主題(人物)特寫來呈現對話的過程。
 
至於主角在足球場上勾搭上的啦啦隊辣妹 Faison,原本看來像是一個「締結良好愛情」的故事線,結果編劇讓辣妹的兩三句話,就點醒了男主角︰辣妹愛上的是「英雄」這個身份,而不是「比利林恩」這個人——這個橋段埋伏得太棒了!最後,只有這群同生共死的渾帳丘八們,才是男主角真正的歸去所在。
 
最後,我覺得本片在米國不受歡迎,應該是剪輯出了大問題——好萊塢觀眾要看的東西,導演必須早一點放出來(我自己的容忍度是 30 分鐘之內……),否則任你有再好的故事,大家走光了就沒人要聽。至於那什麼「新時代的每秒禎幅數拍攝手法」,不過是宣傳用語,為此堆高了成本,只能說是導演的不智之舉。
2017.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