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俄羅斯一千年.下冊》

由於在閱讀上冊時發覺到作者的「西方優越」的偏見之後,因此我花了超過一個月的超長時間,才將這下冊給讀完了。本書是從布爾什維克革命成功後的紛亂,一直敘述到了普京當政的政治史。
 
和上冊有些不同的是,作者在下冊裡的「肚臍眼」文字比較少了。因為在政治史方面的資料而言,列寧、史達林兩人執政,若僅僅要作初步的瀏覽,就有太多材料可以寫,不需要再讓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四處去東摸摸西碰碰懷古悠思,便可以塞滿相當大的篇幅。本書的重點,或許可以歸納為「蘇維埃暴政史」吧。總之,「列寧的出生是個悲劇(因為他愛搞革命),而且列寧之死也是個悲劇(因為他選了更加殘暴的繼承人)。」聽說這是丘吉爾的評論,挺有趣的。
 
一路看著作者描寫蘇維埃政權的發展,來到戈巴契夫當政時,喚起了我個人年輕時代的記憶︰當年我也是透過一個個小片斷的新聞,蜻蜓點水似地見到蘇聯在 1990 年代的紛擾解體過程。作者以一個英國記者的身份,曾在 1991 年政變期間,跑去訪問主謀政變的蘇聯副總統「根納季.亞納耶夫」。我比較驚奇的是,書中他採訪亞納耶夫所錄述的話是︰
 
「……這個國家正在分崩離析。我們決心要採取最嚴正的措施來重建法理和秩序,將罪犯從我們的街頭清掃出去。……共產主義並沒有死去……讓我告訴你︰如果您認為共產主義理念在這裡已經死了的話,就是妄下斷語。」(p399)
 
由於我擁有臭老九的壞習慣,所以見到上面這段話,我反而會懷疑︰作者究竟是拿什麼話去發問的呢?政變進行當中,行動者一定是自認為正義滿滿的一方,與敵對一方絕無妥協的空間。但亞納耶夫竟會對一位外國記者採用「糾正你的想法」,代表這位記者應該是拿著某種主觀心態發問(共產主義死不死,並不是此次政變者的主題,他們是要扭轉戈巴喬夫的重建方向……),才會得到這種回答。當然,記者也是人。我們不能幻想記者只是一位沒有自我意志的傳話筒;在許多時候,某些記者根本只是舉著客觀報導的外衣,卻是主觀地向讀者們傳達著記者本人對某事物的褒貶意圖。以「公正報導」的標準來講,英狤猁人不會比鬼島記者好到哪裡去。
 
作者在描述到葉爾欽與普京時,又開始回歸到他在上冊裡的態度︰只要學我們英國和西方就是好棒棒,只要你們重回亞洲的權威就是好爛爛。即使親西方的葉爾欽最後被選民唾棄,即使對抗西方的普京聲望永恆不墜,作者還是可以「違反廣大俄羅斯人民的意志」來捧此詈彼的。真是奇妙的和諧……
 
--
在此想到另一個有趣的歷史名稱話題。今天拿這個悠久的 Russia 來作為國名的,是蒙古統治結束後的「莫斯科王朝」;而古代 Russia 的核心所在(基輔),地理上卻在今日的「烏克蘭」。具有傳統的名字,大家都搶著要,只有鬼島例外……
2016.1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