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近年來第二次發現自己「站在作者對立面」之後,卻能更大量地獲得知識的讀書體驗了(第一次是《獨裁者的進化》)。作者是一位英狤猁國的記者與作家,他在這部書名龐大到嚇人的《俄羅斯一千年》中,用旅遊筆記的方式,夾敘夾論地描述了羅剎國一千年的歷史。但是——就是這個「但是」才是重點——作者是帶著西歐優越的心態,毫不健康地將他的觀點貫穿了整部作品之中。凡是近代歐洲興起以來的政治制度(特別是議會民主、平民自由、與個人產權等思想),都用作為他描述羅剎國歷史的單一尺度,只要偶爾出現符合之處,都會特別被他記上一筆為「進步的火花」;然而羅剎國的絕大多數時候,都不可能符合那把尺,於是便成了作者恣意痛罵的材料。
如果這只是像「玉○社」或「前○」出版的政治辱罵作品,那也就罷了。不過作者卻非常「認真」,認真地將羅剎國菁英份子的思想,詳盡搜羅與引用,用來「證明」羅剎國的執政者有多麼地暴虐。——所以我這枚臭老九心中便產生了很大的疑問︰如果這個國家的菁英,曾經產出與流傳下如此巨量的文學音樂藝術與哲學思想方面的作品,各個世代都不斷地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激盪,那麼,這個國家真的有那麼「爛」嗎?
我很早以前就破除了「柏楊史觀」的魔咒。一個不曾執掌過大型組織權柄的人,總是會幻想自己掌權之後將會有「唯一正確解決」的決策。然而,這不過是酸溜溜的腐儒之見罷了。或許說,身為島國之民的作者,從來沒有辦法(也不想去)瞭解,一個幅員廣大的區域究竟是怎麼回事。(咦?我怎麼好像婊到自己所處的鬼島……)如果作個比喻,原本只身為一個英狤猁的地區土豪,丟給他(/她)整塊歐洲大陸,那他(/她)要怎麼辦呢?或者說,收羅一個英狤猁地區的菁英小說,拿去和整個戰鬥民族歷來的文學創作,哪一種內容更為豐厚呢?
在此我又不禁想到張光直對於「中國文明史」的評論︰並不是只有歐洲一地的文明才能作為「人類文明」的評判準則,中國如此長久的歷史地域與族群所發生的文明,同樣可以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就是說,在歐洲興起的五百年以來,我們身為「非歐洲文明」的歷史,偶爾也常不自知地被「思想綁架」。
我會想再去多讀讀羅剎國的歷史。——但這套書,我卻不會收在自己的書櫃。
2016.10.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