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讀後小感】不像輕小說的《幼女戰記2》

剛看完動畫,於是便到圖書館去借原著小說來看。然而第一集已在書架上「消失」了,因此只能從第二集開始看起。本書的故事,是從女主角(某大叔)已經成了魔導大隊的指揮官,並從達契亞的「郊遊」開始寫起,經過北方戰場(諾登)的敵後登陸戰的勝利之後,一直到了西方萊茵戰線的撒退戰作為本書故事的結束。
 
這部小說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完全不像時下的「輕小說(Light-novel/ラノベ)」,一冊書居然有五百多頁!作者在後記當中,也自我嘲諷了一番;當然包括他所取的這個「政治不政確」的書名——因此在對岸的支那大陸上,本書必須改名為《譚雅戰記》以免遭到官方的河蟹。
 
與改編的動畫內容相比,原著小說有幾點不同︰
 
1. 原著小說當中,作者個人對現實世界的「吐嘈」篇幅非常多,一堆歷史事件與人物,常常作為女主角(某大叔)的心中獨白而佔了相當大的篇幅。作者常把美國的麥克阿瑟拿來開涮,並對於共產主義社會中的經濟浪費十分不爽。
 
2. 正因為小說有較多的女主角(某大叔)的評論,因此動畫裡頭便減少這種不適合作為「影像化」的橋段,並大量增加女主角(某大叔)魔導團隊與敵人戰鬥的場面。因此,瑪麗蘇的老爸,在這一集的小說並沒有太多著墨,連被女主角(某大叔)戳死都不太醒目;但在動畫裡卻,瑪麗蘇的老爸卻成了女主角(某大叔)在這段期間內的重大對手,有好幾幕轟轟烈烈的對抗場景。
 
3. 小說裡頭,女主角(某大叔)在戰場上常常在心中盤算,如何才能將部下作為「肉盾」而讓自己保全。動畫裡,這種心計被刪掉,只見到女主角(某大叔)身先士卒、親身上前——小說描寫到,因為魔導師這種快速飛行的目標,衝第一個並不容易被敵入炮火打中,反而是其後的跟隨者才容易被炮手瞄準修正而喪命……
 
4. 關於「亞雷努屠城事件」。小說中,女主角(某大叔)是在長官面前倡議「鑽法律漏洞」,以規避「屠殺非戰鬥人員」的問題。但這樣的劇情可能對悠木碧太殘忍了,於是動畫裡頭,女主角(某大叔)則是「被動地」接受長官的指令,千百個不願意地去執行屠殺平民的命令,完全洗白了。
 
5. 北方的協約同盟政府崩潰後,政府評議員搭乘聯合王國(影射英國)的潛艇流亡過程當中,被女主角(某大叔)碰巧遇上並擊沉。由於這段故事牽涉到國際之間對於「中立國」的法律討論,因此動畫全刪了。
 
---
這部作品的故事,完全地符合了軍武宅的興趣,主角沒有太多戰鬥方面的敵人,因此重點可以擺在更大層次上的國家總體局勢討論上。
 
不過就「小說」的文字來講,我覺得這並不是一部「好」的小說。主要的問題有兩方面︰
 
視角轉移混亂與突兀——主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某配角的觀點,常在同一節的篇幅中任意切換。
 
想要強調重點的「文字癌」太多——「如字面上的意義」這個詞用得太泛濫。以前學長在設計海報時告訴過我的︰「如果所有都是重點,那就沒有重點了」。
2017.4.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