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讀後雜感】《伊本.巴杜達遊記》

十四世紀伊斯蘭法學者「巴杜達(Ibn Battutah)」的世界遊記。我認為伊斯蘭在中古時代的七百年擴張,讓他得以完成這項壯舉︰
 
由於伊斯蘭教的成功推廣,使得歐亞非各地的政治與宗教菁英們,結成了跨國家的世界性社群。因此身為宗教法學者的巴杜達,到達陌生的環境時,仍能得到當地社群的尊重與資助;即使他僅懂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但各地的穆斯林仍能為他作翻譯,環遊世界暢通無阻。
 
這部節譯本中,巴杜達在印度次大陸的遊記,應該算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因為他在此處與各處蘇丹有所來往並擔任官職,還戲劇性地參與戰爭受俘與海難。至於巴杜達的中國遊記部分,由於明顯看出他只待在泉州福州廣州和杭州幾個大城市,並且生活圈只留在當地穆斯林社群中,趣味性不足……
 
---
此外,我在閱讀伊斯蘭信仰作者的書中,當作者談到某位尊敬的宗教人士或長輩或各式物件時,常常見到在文句中夾入一些頌揚括號。比如︰
 
◎我們親吻為先知(願真主賜他祝福與平安,使他安息)啜泣的那棵棕櫚樹之殘存樹幹。
 
◎我們後來出發前往聖城麥加(願至高真主使其尊貴),駐紮在諸胡萊法清真寺的附近。
 
◎我們在開羅得知信士的指揮官、正道的守護者、篤信真主之人,也就是我們的主人阿布.伊南(願至高真主佑助他)——他已經以真主之名一統馬林朝四散的疆土。
 
一開始讀得很不能適應。後來再想想,這不過就像是各種語言中都會有的敬語、尊稱一樣,是源於文化上的習慣。記得以前讀到某西方人士講到中國皇帝的「『聖』旨」一詞,大作文章認定中國人普遍迷信到將皇帝的話語給「神聖化」,差不多就是這種文化差異的少見多怪現象了……
2018.8.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