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MOD 的動漫優惠方案之賜,最近我看片子看得特別多。在重新抽樣看了一些前幾季的舊番之後,突然有些奇妙的感悟。
去年追《Charlotte》一片時,當時我就對於片中的「背景設定」感到十分不爽。該片的大意是說,世界上有一堆少年少女因為受了 彗星過境的「感染」而有了超能力;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出於研究的需要,將這群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抓捕起來監禁,並對他們進行一連串不人道的研究。
以上這種設定的前半,我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編劇為了製造出悲情催淚的元素,便將這群「科學家」(←原文如此)的研究行為,搞得一點都「不專業」。重點在於,科學家們所研究的樣本數太少、限制性太強了——因為超能力少年少女的數量,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更無法源源不絕地量產製造出來。在這種樣本數稀少的條件之下,「科學家」想作任何的人體研究,必須克勤克儉、慎重對待。哪能像本片所描寫的一樣,隨隨便便就把他們用爛,然後再樣垃圾一樣處理掉了。針對麻枝大魔王的此種設定,我一直無法接受。
然而在今年第一季,由京阿尼系統自己搞出來的《無彩限的 Phantom》,我注意到該作的「科學設定」十分強大與嚴謹,並將真實的物理學、心理學、腦神經認知與神話等等系統,在每一話的前面幾分鐘都交待過一遍了。以我這顆知識匱乏的腦袋來看,我真的找不出真正可以挑剔的地方了。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在經過幾個月的沈澱之後,我卻發現一個更有趣的現象︰《無彩限》的故事內容,若未經過善意的作弊偷瞄,我現在幾乎已經忘光光了。而《Charlotte》這麼不合理的設定背景,我卻還清楚地記得當中每個主要角色的特色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原本還以為這只是自己的偏見。剛剛找了一下這兩部片子的銷售量,《Charlotte》一卷平均接近於 7000 套;而京阿尼的《無彩限》呢,雖然只出了第一卷,但賣了一個月也賣不到 3000 套。兩者之間的差距超過兩倍之多。
雖然這樣的比較有些粗糙。然而我又再一次地見證到,要搞戲劇創作,「講出有趣的故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不管其它方面,呈現出製作群多麼特別、多麼努力、多麼認真的工夫,對於觀眾來講,「故事趣味」、「情節吸引人」,永遠是最後的王道。
我自己以前也曾經想創作某些故事,但現在看來,當年的我一定也墮入這種設定的陷阱。自己腦補腦得很開心,但看故事的人不見得買你的單。
所以,像台灣那些只為了參展「新銳導演」的作品、《家畜人鴉俘》、《天使之卵》、《Neuromancer》等創作者花了很多工夫求其表現的創作,我個人只敢偷偷地私下放棄,現在也可以大聲地宣稱出口了——站在「多數」的一方,自己難得可以霸凌一下少數的那群人了。
2016.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