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一顆頭顱的歷史》

先讚譽一下台灣出版品的翻譯水準。一連讀了幾本國內新出版的外國的非小說(non-fiction),發現譯文的品質十分精緻,看得出這些年來出版社對於外文譯作已經作了相當大的工夫。
 
這本關於「頭顱」的歷史,內容相當引人入勝,雖然仍是以歐洲的歷史為主(作者是英國人),但也看得出作者取材與寫作的認真程度。本書對於人類歷史中對於「頭顱」這個主題切入,在介紹各種野蠻/文明、神聖、迷信、科學/醫學、藝術、政治等等的現象之後,並探討背後的各種社會、思想與哲學的種種觀點。
 
本書討論的內容十分龐大。不過我在閱讀過程當中,卻不斷地在心中響起某些自己過去的經驗︰
 
1. 在所謂的「文明」社會中,通常都會對於「野蠻部族」的「獵人頭」習俗非常好奇。但我記得當年大學某位教授在談論「測不準原理/不確定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時舉的例子︰當你去觀察一個群體時,這個群體將因為你所介入的觀測行為,而發生了自己的改變。
 
所以,作者談到,當歐洲殖民者開始與南美洲原住民發生接觸時,歐洲人很驚訝於原住民竟然有「獵人頭」的習俗,並且(病態地)著迷於這種儀式。然而,原住民也同時曉得了這些外來者的想法,於是他們便「製造」了更多的殺戮,供給與滿足歐洲人對野蠻人獵取人頭的獵奇心態,以交換得到更強大火力的武器。
 
若以經濟學的觀點簡化之後,我們是否可以說,正是因為有那些「較文明社會」的需求,才製造出了那些「較野蠻社會」的人頭供應呢?那麼,究竟文明和野蠻的分界線何在?
 
2. 在本書許多對於人類「頭顱」的取得、處理製造、展示當中,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常見的問題。我今年才終於在亂讀書時參悟的一點,即由於我們人類物種具有相當強大的「神入/同理心」的本能,因為要砍下另一個人的頭顱(無論是戰爭、刑殺、科學研究或醫學解剖),總是會對正常人的心理產生相當大的不適感。
 
但我們還是有一種辦法,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取得調解,也就是將對方給「非人化(Alienization)」︰美澳大兵在戰場上,認為日本鬼子(Jap)不是「人」;文明社會的歐洲人,認為印尼與南美叢林的原始部落,「人性」程度比較低;即使同屬一個社會,只要將頭顱的皮肉剝離與漂白處理,骷髏頭便成為一種「具有人性卻不是人」的觀賞玩物。
 
Alienization,正是人類(Homo Sapiens)可以違反本能、盡情虐待同類物種的萬用法寶。
 
非常棒的書,書中的各種主題都值得一一細讀。
2016.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