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讀後小感】《死亡翻譯人》

如果時報的那本插科打諢的爛作品《不過是具屍體》是書市裡的佳作,那麼這部《死亡翻譯人》就可以算得上是神作了吧。

這部 2005 年出版的臉譜《死亡翻譯人︰美國傳奇刑事人類學家比爾.巴斯的人體實驗室》,是由任職法醫四十年的 Bill Bass 的第一人稱敘述,並由另一位記者所記錄成書,裡頭是由專業者在「法醫」領域中,對於「屍體學」的研究、發展以及各種實務的描述。本書的各個章節大體按作者的人生經歷順序記錄,並且藉由各種實驗(也就是作者所建立起的「人體農場」︰在各種控制條件之下觀察人死之後屍體腐爛的過程),來為死亡者所留下來的各種殘缺碎片,盡可能地拼湊出其生前的各種樣貌,以協助刑事偵辦的方向。

當然,這本書既然是貨真價實的「法醫」職涯見聞,因此作者並不會將自己的角色給「過度詮釋」。與過去我讀的時報《破案之神》的情況不一樣,約翰.道格拉斯刻意誇大了自己作為「犯罪心靈側寫」的能耐,講得好像沒有他就辦不成了(後來才由另一本書的吐嘈得知,道格拉斯根本在吹牛……)。這本《死亡翻譯人》當中,法醫並沒有神探般的洞察能力。比爾.巴斯接到妥託時,現場的刑警與檢察官大多都已經知道受害者的身份與其遇害的概梗了,法醫的工作不是在搞破案,而是要由各種侷限的條件之下,運用各種已知或新開發出來的科學方法,來確認死者的身份、以及其死亡的時間,幫助檢察官在法庭上將嫌犯給定罪。

比爾.巴斯本人常常出庭作證,因此他也常常遭到辯方律師將他的「黑資料(死亡時間誤差達到 113 年)」曝光以嘲諷一番,本書也以他的個人觀點談到他那三十多年前的嚴重失誤往事。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無妨,畢竟,科技是不斷地在進步的。如果「屍體學」一路的發展,可以讓後人輕易地糾正或避免過往的錯誤,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相較之下,三百年前的秘笈還能夠拿來今天膜拜與運用,那只代表這個學科是個不求進步的信仰吧……)

這兩位作者似乎還有另一本書。有空我再去借來讀讀。
2017.5.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