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種花電信上架並推廣的日本電影《正宗哥吉拉(シン・ゴジラ)》,是我首次從頭到尾看完的一部 Godzilla 系列電影;宣傳文字說本片是由《新世紀騙錢戰士》的「菅野光明」所統籌設計的。總體來說,我覺得馬馬虎虎啦。
過去大概就曉得,日本人對於「哥吉拉」這種災難片擁有很深刻的情結,因為那是他們本土(特別是江戶人)遭受家園毀滅的代表作品。一當這種類型作品成為時代的典型與群眾的信仰,後來正如祭典一樣,每隔幾年便吸引各個世代的觀眾進入戲院。但我不是日本人,所以這種倭民族特有的集體朝拜活動,我總覺得相當隔膜,很難讓自己融入其中。
就電影本身的視覺效果而言,這種災難片的重點,就是要「破壞、破壞再破壞」。然而這部《正宗哥吉拉》的「破壞」火力不足,因為 Godzilla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篇幅中,居然只動了三次而已,作為「爽片」的要求不足。而且本片的 Godzilla 竟然也感染了《新世紀騙錢戰士》中使徒的壞習慣,在大肆破壞一陣子之後,一定要暫時休息好幾天(跑回海裡冷卻、重新讓體內核子器官積蓄能量……),好讓主角們能夠擬定新的對策。果然是菅野光明的風格。
我覺得,除了戲劇之外的社會祭典成份之外,《正宗哥吉拉》電影之內的賣點,還是描述了「日本官僚形式主義」、「日米關係的矛盾」以及「日本民族集體努力萬歲」這幾個方面。在戲裡的「開會」場景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怪獸破壞與軍事戰鬥加起來的總和。
至於片中的科學設定……唉,本劇開場前半小時專家就已經吐嘈完畢了;吃馬肉不吃馬肝未為不知味,觀眾也就甭提了。倒是那位立志當未來米國大統領的石原里美,搞不懂導演要她用機關槍速度唸台詞,究竟有何意義?
2017.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