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觀片小感】《單身動物園》

我並不太喜歡這種類型的片子,因為很「折磨」觀眾。
 
忘了在哪兒聽過一種說法,談到人們喜歡聽的故事,是在創作當中的「新鮮感」與「熟悉感」兩者,取得一種平衡。「新鮮感」是指這個故事與眾不同的設定與特色,「熟悉感」則是這裡頭讓觀賞有辦法依據自身的常識來依附上的背景。
 
比如說,若有一則故事寫到︰「火星生物吃掉自己然後在土星復活變成了氮氣浮游在銀河中並積聚成了隕石」,這一定是非常「新鮮」的故事,但沒頭沒腦莫名其妙到無人想聽。而如果專門描寫一個人吃喝拉撒放屁摳腳挖鼻屎睡覺的過程,對觀眾而言非常「熟悉」,但一點都不新鮮有趣。
 
有許多被眾人吹捧的創作故事,常常都處於「新鮮」遠遠大於「熟悉」的現象,也就是當中的「設定」太多、太繁、太雜(像是被科幻迷供奉的《Neuromancer》我根本吞不下……)。這可以解釋說,是我自己的腦容量太淺所致,但對時間愈來愈少的中年歐吉桑而言,我並不想昧著自己良心改變我的偏見。
 
---
《單身動物園》的劇情大意是說,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球上,單身男女會被丟入一間旅館讓他們彼此找尋伴侶,45 天之內沒找尋到伴侶將被強迫變成一種動物。男主角「柯林法洛」找尋伴侶失敗逃入森林,加入了森林內的恐怖組織,但該組織成員宣誓要永遠單身;不過男主角卻在恐怖組織內和女主角「瑞秋懷玆」相戀,因此被組織迫害……
 
其實光看本片的綱要,「新鮮感」十分強大,我認為應該可以拍得很精彩。不過,這部片子的編劇(或導演?),卻可以強烈地壓縮裡頭的「熟悉」感,不斷地挑釁觀眾必須吞下當中的「新鮮」設定。兩個小時的片子,我好不容易忍受了一個小時看了「強迫找伴侶」的前半段,總算漸入佳境,但之後的劇情「強迫單身」,還是不斷地丟出各種莫名其妙的新設定,一路折磨觀眾到底。
 
由於我自己習慣與喜歡的創作故事信念,是要盡量地對觀眾「體貼」。故事一定要有出人意料的新鮮創意,但卻不能無窮地挑戰觀眾可以切入其中的熟悉依附。具體而言,一部兩個小時的影片篇幅,只需要強調「主線」的情節,而許多旁支的細節則不該著墨過重——比如,為了禁止男主角打手槍,而要在睡前將他手臂反綁,片中很細微地將綁住手臂的動作拍得很長很仔細,卻連用一句對白來交待「原因」都不作,要讓觀眾在一連串這種狗屁倒灶的線索中自行參悟。我只能說,這根本是導演「自戀」的手法︰因為我導演想了這麼多點子和花招,你們觀眾甭想花一兩秒鐘就知道……
 
《單身動物園》既然是所謂的「反烏托邦」式的電影,但我卻認為這並不能符合該典型。既然是「『反』烏托邦」,那就必須在裡頭定義何謂「烏托邦」。整部片子裡,我們從頭到尾只看到一群變態的人事物,但烏托邦內的那群所謂未覺醒的「好的人事物」完全沒有呈現(或許,只有恐怖份子的父母出現時的幸福恩愛,算是當中唯一的特例吧)。反烏托邦總是要表達出「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嚴苛現象,但本片所建立的世界,是所有地球人類都活得很痛苦的設定。這種完全讓人陌生的外星人故事,要如何使我信服呢?
 
#本片的背景音效作得超爛
2017.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