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羅輯思維》的介紹而突然想多讀幾本關於「南明淪亡」的材料。這本由「赫連勃勃大王」所寫的《亡天下︰南明痛史》,看來應該是從博客寫作所集結成書的作品。我認為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幫讀者整理」,順便提倡一下「民族主義」的價值觀,算是一部不錯的掃盲歷史普及之作。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當中,我也大致上解開了一個懸在心中多時的疑問。既然北京的明朝政府已因內外勢力入侵而崩滅,但為何「南明」無法像晉朝與宋朝一樣,以淮河或長江為界,在南方中國延續其命脈。若以「民族」的觀點來切割,清朝最後滅亡南明,在軍事上的主力,還是以「漢人軍隊」為主幹的。用本書作者的語調,大概就是「這些投降清朝的漢軍,打起南明軍隊比以前打清軍或農民軍更賣命」。
我並不想用「道德」觀點來看這件事。由於身為一個中年歐吉桑,心理早被社會染缸給污染,所以我比較好奇的是,當時這個「清政府」究竟有什麼巨大的魅力,可以讓這麼多原本效忠於大明王朝的文武官兵們樂於「加盟」成為她的「下線」呢?我認為這個問題比較有趣。
正如我這個上班族對於「跳槽/換工作」一事,發現有「新單位的吸引力」與「舊單位的排斥力」兩種因素,而後者通常是一般人會下決定的關鍵點。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通常都是覺得原本的環境已經讓自己覺得「心灰意冷、忍受不住」之後,才會開始尋找另一個另好的職務——重點在於這兩者的「先後順序」——我相信這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
因此,與其要求南明臣子殉國,倒不如想想,在仍有可為之時,為何這家曾經輝煌過一時的大企業,大家竟如此輕易地決定跳槽到敵對的企業去?
2016.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