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讀後小感】高夏的《企鵝版越南史》

終於啃完了這部 600 頁(內文 550 頁)的磚塊書《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整體說來,普普通通。
 
本書的寫作體裁,是不太能夠成為所謂的「教科書」的。不僅作者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是以「敘論夾雜」的方式書寫,更確切地說,本書完全是一本「以論代敘」、「史料評論」的集合。所以即使本書各個篇章是依著由古而近的時間排列,但當中卻會夾入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某些歷史來作互相比對,自由跳躍。因此讀者若不是事前已有足夠的知識,否則閱讀之中很容易喪失了時間與空間的連續概念。
 
其次,本書在第一章與十四章描述「越族/京族」與鄰近族裔在十五世紀之前的歷史時,許多細節過於簡單籠統,可以確定作者並沒參考到中國方面的史料,因此直接將明初攻伐越南(北部的胡朝)與後來占婆的興衰過程,寫得像是「中國大魔王虎視眈眈想對此地胡搞瞎搞」——實際上這段史實的經緯程序相當複雜而有趣。然而,本書的原書明白地掛著這是「現代越南史/Modern Vietnam」,因此對於比此更早期的史事,並不在作者的意圖之內。但就如先前所講的,這部「以論代敘」的作品中,三不五時就提醒讀者,「越族並不是歷來就悲情地遭到外來入侵,越族也在這塊 S 型土地上四處殖民與侵入其它族群領地」。
 
對於不精通越南史的我而言,本書最大的特色,應該在十九世紀至廿世紀之間,法國對中南半島(印度支那)的殖民過程了;而這部分超過了全書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作者撈取了各種法文與越文史料,對這段殖民過程進行了十分詳細的鋪陳與評論。法國殖民當局對「印度支那(範圍包括今天的越寮柬三國)」的各種措族行徑,配合交代著當時的國際局勢脈絡與法國本土政權的更迭,慢慢地陳述著這段長達百年的過程與演變。在這麼漫長的篇幅中,作者帶給我最大的印象,是法國對印度支那殖民的「放手/結束」顯得特別心不甘情不願——與荷蘭對印尼的殖民一樣,在歐洲殖民主被日軍打垮而顏面盡失之後,於二戰結束仍厚著臉皮再重新回來當主子,在當時的民族自決思潮之下,自然會激起本土民眾菁英更大的反感。
 
不知是不是我的讀法錯誤。本書雖然以各項史料來褒揚與批評法國的殖民行為,但當時序寫到法軍徹離、美國直接干預之後,作者似乎不再像原先編入各種歷史事蹟,而是將鏡頭拉遠、放到「冷戰」的架構下來看待與評論了。具體而言,吳廷琰被殺、阮文紹取而代之的過程,本書幾乎沒寫到幾句話便隨意帶過。至於「春節攻勢」,作者則輕描淡寫地評以「越南政治局(北越)靠春節攻勢打了一場公關大勝仗」。換句話說,在美國在直接介入越南事務的十年之間,太多軍政方面的過程,在本書裡便不如先前法國殖民的詳盡,而是埋藏在國際冷戰、北越與南越的內部鬥爭之中了。
 
這不是一部很適合當啟蒙的書。

---
PS
第一章介紹到中古唐代中國仍然控制交趾南越之地時,引用了沈佺期的詩。作者的譯文是︰
 
我曾聽人談論交趾郡,說南方習俗如何深中人心。當地冬日甚短,其餘三季總是艷陽高照。
 
原詩節自〈度安海入龍編〉為︰
 
我來交趾郡,南與貫胸連。
四氣分寒少,三光置日偏。
 
-
可見這位加拿大的作者所拿到的注本不好,硬是將「貫胸」作了「深入人心」的抽象意念解釋。「交趾」和「貫胸」,都是唐代之前的古人所幻想的異域「非人/怪人」民族。「交趾」指當地的人的腳趾頭相互交疊在一起(一說為內八腿的「交脛」),「貫胸」則是當地人的胸口有個洞。這都是跟古羅馬普林尼《博物志》一樣,將人們一輩子不可能涉足的遙遠地域上,幻想出一堆莫明奇妙的生物傳說。
 
無論如何,「交趾國」、「貫胸國」在古中國的幻想中,都是處於中原以南的地方。因此沈佺期詩中的這兩句,其實沒什麼翻轉意喻,只不過是「掉書袋」、「用典故」,說他去到了比嶺南更遠的那個地方了。如此而已。
2018.9.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