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部落格上的文章,所集結而成的一本小書。基本上,本書的「解惑」程度,還稱不上是「專家等級」的科普研究,比較像是「記者報導」的解釋型式。所以當中有不少主題,對我們而言感覺有些遙遠(比如荷蘭人兼差比例、義大利足球球星的貼紙……);而對我們比較接近的主題(比如亞洲各國對日本的好感度不佳,英國人搞不懂……),解釋得卻是搔不著癢胡言亂語。充其量,本書比較具有「增廣見聞」的作用,沒有讓我值得認真研讀(因為有些主題具有時效性)的必要性。
此外,由於我心中存有「偏見」,因此便在本書第 29 個主題「哪一國政府最愛向臉書討資料?」中,發現在第 95 頁上的圖表,明顯具有惡劣的操弄手法。一般來講,一張各國比較的圖表,在視覺上最引人注意的,當然是用「長條圖」的並列,來看出各項統計項目的高低比較。針對這個主題,我們自然預期圖表將用各國政府索討臉書用戶資料的數目,以長短差異的長條圖來表現其數字——然而本書作者,居然是拿「2013年上半到2015年上半」期間的增減百分比數據,來畫出各國的長條圖。所以呢,當我們瞥一眼這張圖表,發現在這項「羞恥指數」的統計中,以「阿根廷」和「巴西」兩國的 218% 和 128% 最顯眼。至於英國則是 92%、美國是 33%,代表他們「監控人民」的程度隨時間減少。這是什麼鬼呀!?單就數字來看,英美政府向臉書索取用戶資料一向都是數千數萬筆,而被這張刻意扭曲的圖表「批判」的阿巴兩國,全都只是一千筆上下。這完全是顛倒黑白的糟糕行為。
無論如何,本書還是介紹了不少各國的有趣數據。比如像 48 項主題,「美國人醫療支出大,壽命卻與智利人的壽命相仿」,十分有趣。(當然這項數據並沒有顧及到到餘命是「健康與否」……)看來壽命是無法靠著醫療手段來加以延長的。
2017.1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