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如何豢養一隻奴隸》

本書雖然在封面與宣傳上有著「管理學」的字眼,但實際上,本書應該是本貨真價實的「歷史研究」書籍,只不過是用了小說創作的手法罷了。所以封底上所說的一堆宣傳語,笑笑就好,別太認真。
 
這部由智富出版社(世茂集團)所譯的《How to Manage Your Slaves》,由英國學者「Jerry Toner」所著,虛構了某位古羅馬帝國時期的貴族人士之口,介紹了當時的奴隸制度與相關的社會現象。這種「小說式」的解析內容,大多都「有所本」,即作者將許多古羅馬所留下來的文獻,融合匯整成了這一部「奴隸管理手冊」。
 
出於自己閱讀的不良癖好,本書我從一見到宣傳開始便相當關注,並且很快地下訂購買。然而我必須說,對於這種「研究」類型的作品,本書的中譯品質是很糟糕的。並不是說本書的錯別字不少,而是「羅馬學」在英國已經是個很發達的主題了,因此當中的許多學門術語,若不能更精確地譯出,只會樣是「把 Bessel Function 用 1+1=2 來詮釋」一樣,只會看熱鬧的看不出什麼趣味、看研究的看不出什麼精深之憾。看來本書並未找翁嘉聲先生來作「校稿」……
 
首先,本書中譯的貨幣單位「Sestertius/Sesterce」,不應該譯作「銀元」,因為 sestertius 是流通量比較大的一種貨幣,若不按照發音直譯為「塞斯特爾提烏斯」(←大陸方面一向是這樣譯的),否則就寫作「銅元」也勉強可行。真正的羅馬「銀元/銀鑄貨幣」,是另一種叫作「Denarius」的貨幣。
 
貫穿本書的「自由民」一詞,我一直讀到第十章的標題「自由民的問題」,對照了原文的「The Problem with Freedmen」,才曉得這個問題麻煩大了。譯者將「Freedman」作「自由民」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是特指羅馬奴隸被釋放、成為自由民的一種狀態,一般都會譯作「獲釋奴隸/被釋奴隸」,這是一個許多學者關注過的主題。但譯作「自由民」,則將和一般羅馬平民或行省民給混淆了︰因為在卡拉卡拉之前,「公民」和「自由民」可是不相等的。所以本書譯者這樣搞,會把原先要探討的「獲釋奴隸」的階層,與社會上普遍的「一般平民」弄混了。
 
此外,本書偶爾會帶到古羅馬的各個地區,如用到「亞洲」、「非洲」這種現代的中譯名稱,我似乎已經很哀嘆自己居然已經習慣了(反正頭腦自行轉換成歐洲語系的 Asia、Africa 就好了……)。但在文中看到「英國」這個詞,還是不免被紮瞎了一眼——研究古羅馬歷史的,怎可容許這個現代中譯詞呀!
 
在引述到那位很會種田的貴族、也就是每言必稱「馬英九不用負責嗎……」呃,不,是每言必稱「迦太基必須滅亡」的老頭子,本書譯作「偉大的迦圖」(p51)。這一定是誤譯。我不清楚原文是怎麼寫的(Cato the Elder 嗎?),但「偉大的(Magnus)」在羅馬人名中可不能濫用,因為那是一種榮譽稱呼,可以夾在名字當中當作正式名字的一部分。因此,一般對此人的中譯,「加圖」或「大加圖」、「老加圖」都可,就是不能「偉大」。
 
但在本書的 227 頁,我見到了真正冠有「偉大的」的那位巨頭龐培,不過譯文卻作「偉大龐培大帝」——多畫一對腳,就不是蛇了呀。
2016.1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