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將最近由 Hulu 製作的米國電視劇《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第一季第十集給看完了。查了一下,意外發現本劇居然決定會製作第二季——因為第一季已經將原著小說的情節全都演完了,所以想必第二季應該都會走「原創」的路線。
正如我上個月看了 Atwood 的原著小說之後的想法一樣,我並不太能夠認同《使女的故事》的背景設定——因為作者當年是拿她所知道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來用作美國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類比。至於本作品中的「科幻元素」,也就是當人類社會「生育能力」成了稀缺品的假設條件下,《使女的故事》的安排方式,並不合乎正常的經濟學法則。
至於這部美劇,由於原作的內容並不多,所以我在觀看的過程常感到電視劇的橋段連結太過鬆散(當然,我們也可以將它認定為「感情醞釀」的濃厚……)。當然,原著小說所有出現的情節,美劇全都照著演出(而且加碼)。不過,既然電視劇是「影像化」的產品,不像文化小說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表現型能,因此電視劇只能毫無意外地增加當中的「殘暴化」程度。而正由於原作小說情節不足以撐起十集電視劇的篇幅長度,所以在美劇當中,許多角色全都給「脈絡化(Contextualization)」——也就是那些壞人們為什麼會這麼壞,編劇們也順便加入很多回憶戲,表現出那群壞人們過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這幅壞模樣的;比如指揮官夫人「Ms Waterford」,在原作只是瘦小無精神的女人,到了美劇卻成了堅毅的女強人,不斷面對各種感情與事業上的衝擊。
無論如何,這部影集的第二季應該會是小說的原創「後傳」,重點擺在加拿大人權組織的救援(女主角的老公和她的好友 Moira 的戲份),以及美國雅各之子最後亡國的經過吧。
2017.6.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