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種花電信上補完的 2012 年番組、豬豬社(Production I.G)所製作的動畫《機器人筆記本(Robotics; Notes)》共 22 話完結。我只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好難看的片子。
這幾年來才注意到一部番組掛名「系列構成」所代表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便開始注意到某些自己喜歡與否的作品與這項職位的關係。比如說,只要是由岡田大媽的系列構成原創作品,裡頭角色的家庭關係一定都是扭曲的;只要是由大河內一樓的系列構成原創,前 3 話的故事一定是超級吸睛的霸權(但結尾常常收不回來……)。而這位可以寫出「LL 邪教」系列作品的花田十輝,偶爾也會弄出一些被動畫迷批評的作品。所以我自己的結論,認為花田老大應該是屬於「弱氣」的系列構成,只要有好的監督引導,花田可以寫出叫好又叫座的劇本(《LoveLive!》、《中二病.一期》、《No Game No Life》、《南極》);但如果是監督製作人或其他腳本家為了商業與自我考量,花田老大也只能放著讓故事變爛了……
《機器人筆記本》故事最大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本作「調性」的不協調。和《艦娘》的情況很像,《機器人筆記》一開局的模式比較像「現實青少年男女們的青春奮鬥喜劇」,也就是超開朗女主角在種子島的某高中成立「機器人社團」來製造大型二足機器人的過程,並拉著電玩高手的男主角、以及另外幾位各有專長的同伴們共同合作朝目標前進——可以說 JUMP 的三本柱(友情努力勝利)一應俱全,剩下的只是如何「添加佐料」的菜單安排了。
然而,不知是否來自於遊戲原始架構的關係,這部青春喜劇,卻很突兀地加入了「地球人毀滅陰謀」的元素,因此男主角便在劇中要從現實的青春喜劇中「抽身而出」,一個人去探索邪惡組織的意圖,將整個氣氛又搞成了柯南式的未知恐懼。而與一般的「男子漢的浪漫」——大型載人機器人之間的決戰——並不相同,本作品的機器人的表現係「寫實路線」,所以除了一開始的小型遙控機器人擂台與最後兩話的大決戰之外,本篇中也沒有真正意義下的「熱血機戰」情節,因為都在「歡樂氣氛下製造機器人」以及「恐怖威脅下探究邪惡組織真相」的兩極之間不斷擺晃。整個故事塞滿了製作單位在企畫中所要求的元素,卻讓觀賞的觀眾們不曉得要將心情要定位在哪一種極端才好。
我一直是很 Nice 的觀眾,所以我也不會質疑本片在熱切地討論步進馬達數量與材質重量問題上的討論中,竟然要違反馬克士爾威第三條「磁場散度為零」的矛盾;我也不會懷疑本片的「磁單極(Monopole)」可以直接從空中掉下來的情節;同樣不會質疑機械故障之後不是停擺而是背叛人類;最後當然更不會吐嘈恐怖組織發動攻擊佔領火箭發射場計畫毀滅人類後政府還放了兩三天啥事不幹的設計。如我前面所說的,一部片子的「調性」要協調,若作成「偽科學」的《無敵鐵金鋼》或《槍壩》這種奇幻熱血番也無妨,最忌諱的還是《機器人筆記本》仍塞入大量很有真實感的(偽)科學工程元素在當中,這就只能算成是故事編寫上的「錯亂」了。
至於主要角色的塑造上,本作也是處處充滿了矛盾之處。女主角的姊姊,從一開始的好人,後來變成不折不扣的壞人、但最後又變成了好人。她的從好變壞——為了保護妹妹而殺掉瘋狂科學家,卻被瘋狂科學家的網路人格控制——完全沒有說服力。而本片的大魔王,也不乾乾脆脆地直接寫他就是瘋狂科學家,反而是先描述他對小女孩的愛憐(讓身患絕症的愛理進入沈睡),然後再像中二病一樣安排男主角經歷各種搞笑的「尋寶」過程取得「人類毀滅報告書」,最後再策畫(一個人都沒死掉)恐怖活動。角色搞得很有「Arc(心境起伏)」,但卻完全引不起正常人類的「Empathy(情緒代入)」。
很糟糕的故事。不值得推薦。
2018.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