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課提到了《希伯來聖經》裡的制度問題,即對於「長子繼承制」的矛盾。在〈創世記〉中,故事偏好於幼子的雅各(有兄長「以掃」)、約瑟(有其七個哥哥),甚至於「摩西」本人,他都曾質疑上帝為何不挑選其哥哥「亞倫」作為傳話者。這個問題挺值得玩味兒。
關於以色列民族與「埃及」之間的歷史,Hayes 教授談到一個十分迷人的理論,即在 1700 BCE,埃及是由外來的閃族建立了「希克索埃及王朝」,所以可以反應到同為閃族的「約瑟」能成為宰相。至於在四百年後,埃及本土政權推翻了希克索王朝,因此這群閃族人便開始受到壓迫。
摩西在嬰兒時代放水流的故事,與阿卡德王朝的「薩爾貢」傳奇完全相似。
〈出埃及記〉為 E 文本(迦南主神 El 傳統)整合為 J 文本
迦南神話,El(宗族長老之神)轉型為 Baal(風暴之神),出現文化方面的轉型現象。
在專有名詞方面的造語,在摩西之前多以 El。比如像 Isra-el,Gabri-el。
但在摩西之後,則出現了 Ya(hu)。比如先知 Elijah(Eli-yahu)。
關於以色列宗教起源,本課重述到第二堂課的 Kaufmann 理論︰「一神信仰不是多神的純化,一神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但該理論還有些爭議。於是本課提出 Mark Smith 的另一種理論︰「Convergence and differentiation(整合與分離)」理論;即「同中求異」。這代表以色列民族並不能割斷與迦南民族的語言文化同質關連(El 的多神傳統信仰),卻仍在從中的「分離」過程中重新建立起自己獨特的身份(Yahu)。
我個人喜歡這種想法。在歷史上,一個「民族」(取廣義定義)的建立,常常是從某個較大集團中分離出來而建立的。比如,為了從「奧地利」切割出來,才被打造出了一個後來的「德意志國」。
2016.1.10
舊約聖經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