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文字小筆記】壽,从老、受聲

一直很好奇楷書正體字的「壽」字,為什麼要寫得那麼複雜。前一陣子,在讀到古埃及聖書體中有法老向神明奉獻的各種衍生造字後才突然想到一種可能。今天「壽」字的書寫方式,是個漢字中最典型的「形聲字」,而它的造字原則是︰
 
从老、受聲。
 
---
今天的「壽」字很不好寫,從上到下可以先分成三部分︰最上頭的是上下排列的「士」、「乛」,中間的是上下排列「工」、「一」,最下方則是左右兩個元素橫向並排的「口」、「寸」。
 
雖然我們去翻查那些講寫文字的書都可以看到,最上部的「士」、「乛」字組,來自於古文中的「老」︰這很容易理解。但中間與下方的解釋,說真的,我看了好幾年都看不懂。一般學者都以《說文解字》中的小篆,將那看來像是「弓/倒 S」中含兩個「口」解釋成「耕作的田埂」,然後就開始陷入一團混亂,無法解釋「工」「一」「口」「寸」是怎麼被生出來的。
 


我相信漢代之前有諸多異體字,各個不同地域和時代的文人,都用他們自己的觀點在書寫「壽」這個字。在手抄的年代,要想完全規範化是非常困難的,秦始皇都辦不到。然而各方異體之中,壽字都以最上頭的「老」是全體共同遵循的元件。而中央與下方的各種異體中,最流行的一種寫法,就如《說文》上所收的那個「弓中兩口」的怪字了。照我自己的觀點,那「弓中兩口」這個部件,其實是來自於「神」字的古文,跟田埂沒啥關係。
 
而在各方書寫當中,有一派的想法跟我們今天很像,直接拿同音字「受」來當它的聲符,寫成「上『老』下『受』」,也就是本篇文章的標題「从老、受聲」。但他們所寫下來的「受」卻不是流傳到今日楷書的「上『爪』下『又』」,而是老老實實地寫出了「左手」和「右手」——這可能是古代「受」字的「繁體」,也就是「左舟右」這種合體字。隨著時代演變與簡化,「左」只留下了「工」,「右」只留下了「又/寸」。這也是今日楷書「壽」的中間與下方部分的各種構字部件的來源……
 
我有沒有證據呢?沒有。因為若要驗證我的理論,由目前各家字典所整理出來的字書中,我還沒看到所謂「『受』的繁體字」。或許該字被隸定成其它的文字、或許根本還沒出土過。總之,先留個底,反正我不是靠三古吃飯的業餘者,就待將來有緣再說了。
 
---
題外話。我傳說中的叔公輩祖先、商朝的末代國王「紂」,我想搞不好他的本名就叫作「阿壽」。後來流傳的寫法被簡化了,有的寫作「受」,有的寫成「紂」。古今中外的文人都一樣,大家都很懶得寫筆畫多的字。
 
#以前研究過尋字的來歷所以我對工口特別敏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