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讀後小感】《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

偶然在某段視頻中見到一則 TED 演講,後來查到主講者 Jane McGonigal 有寫過書,而且圖書館有中譯本,於是便跑去借來一閱。說來慚愧,雖然我在十多年前曾短暫地擔任過「遊戲企畫(Game Designer)」的工作,但當時我對這個行業與專業方面的任何理論都不懂。老友史巴克說過,關於遊戲企畫一職,有高層策畫的製作人,也有只負責打雜的小弟——當時我只能算是後者吧。
 
這本《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由一位遊戲設計師所撰寫,藉由她在業界的觀察與接觸,將「遊戲」的性質與其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於未來的展望,作了許許多多闡述。大體來講,我覺得本書很容易閱讀,而且也獲得不少新知。在本書的後半特別強調了「另類現實遊戲(Alternate Reality Game)」,作者認為可以增進我們真實世界的生活幸福。
 
關於「遊戲」為什麼如此吸引人,記得以前在羅胖的視頻中就見到過,主要是它所提供的「回饋系統」,是現實世界很難完全讓人滿足的。也就是說,如果付出的努力能夠獲得回報,便能夠獲得「成就感」。我們當然曉得,現實世界絕對沒那麼理想,辛辛苦苦做了一堆事(孤燈下苦苦讀書一整晚),結果也不一定更好(隔天考試成績沒提昇)。但遊戲不一樣,只要花了時間上去打怪練功,系統一定會讓玩家明白地看到自己的等級能力數值不斷增高、配備的武器或能使用的招式也跟著變好,甚至能讓自己循序地挑戰更難的任務、打更兇猛的怪,並且獲得更高的成就感。本書作者提到一個遊戲「好玩」的特徵有四項︰目標、規則、回饋系統、自願參與,我覺得是非常合理的。
 
本書還提到了「人際互動」一事。由於共同參與了一個有目的活動(遊戲),而這種遊戲中的社交互動,也比真實世界來得令人自在許多。雖然本書講的幾乎全都是電子遊戲,但我覺得「桌遊」其實也符合這種情況。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左右逢源的交際能手,但人類又具有社群互動的天性本質。而在大型多人網路遊戲中(MMO),即使只是「Play Alone Together」,也能夠提供許多宅宅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得到的滿足。更不用說那些組隊對抗的遊戲,可以讓不擅交際的玩家也能在這個空間裡成為團隊的一份子,和其他玩家共同實現解決問題的樂趣。
 
至於如何讓現實過得更好,作者論及「維基百科」,在廣義上也算是一種遊戲。編輯者有他想貢獻知識的目標、系統設有容易上手的規則,而且使用者在編輯之後更可以「立刻得到反饋」——讓使用者看到自己的成果。在閱讀中,我常常想到「心理學」方面的問題。或許由這些角度來看,靠著這種廣義的「遊戲」來引導,個人可以得到自我滿足的成就感,並同時改善現實的生活。
 
不過,作者雖然分析了這些東西,但我猜想,真正能夠「成功」的案例,怎麼想就只有那兩三件而已。本書提到的那些節約能源遊戲、防止政府官員貪腐遊戲,我覺得都不太可能真正地推廣成功。更不用說論及真實世界的政治敏感議題,想搞垮敵人的意圖,永遠比創造更美好的現實世界更容易達成。比如今天許多網路發達的國家中,SNS(照作者的分類,這也算是一種大型網路遊戲)成為仇恨集中的快速生成中心,反倒讓「實現更美好的未來」這個目標愈離愈遠了……
 
雖然作者拉拉雜雜寫了一大堆,系統性不足,但本書還算是可以一讀的書。


===
想到最近島內網友的集體瘋狂羞辱特定公眾人士的現況,我想到這完全符合本書所論及遊戲的四大特徵:
1. 目標: 愛臺灣。
2. 規則: 在臉書上打字。
3. 回饋系統: 很快便能看到自己的挑釁文字出現在對方的空間,還能看到別人為你按讚,以及見到更多網友留下比你更骯髒的話。
4. 自願參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