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現代國家都有其自身的歷史脈絡與特色。以伊朗人的觀點,從中古時代薩法維王朝的塑造,形成了今日伊朗在西亞地區成為一個以宗教(什葉派穆斯林)為主體所構成的國家,比其周圍相鄰的阿拉伯土豪遍地的情況並不相同。但近現代以來,由於英蘇兩國所玩的那場「大博奕」,使得伊朗在現代化的路上處處感到「悲情」不已(所以我們島民別再自以為有多麼地悲情了……)。更殘酷的,是伊朗巴列維王朝兩任國王,為了擺脫英蘇兩國的影響,引進第三國「美國」來加以制衡。沒想到在二戰之後,「英波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退去,美國人卻從原來的崇高道德的角色,反過來成了獨自控制該國的「太上皇」,並一手主導了將那位阻擋現代石油公司獲利的世俗總理「摩薩台」給搞下台的勾當。也難怪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神權共和國的當政者們,有多麼地痛恨這個偽善的「美利堅合眾國」了。
本書作者的立場,對現代伊朗屬於「溫和派」。但不曉得是否為同僚或自己而諱,雖然作者明白地寫到 CIA 搞掉摩薩台一事,但在其後 1979 年的伊朗革命之後,美國人對伊朗所進行的干涉似乎未多加著墨,而放在大阿亞圖拉何梅尼如何鬥掉他的幾個政敵。比如像兩伊戰爭怎麼爆發,美國軍艦在波斯灣的動作,作者多以一兩個名詞輕描淡寫地帶過。因此本書雖然在許多書評中認為「美國進入伊朗」的這一章節最有價值,但若以我自己的觀點,似乎只打了半場好球而已……
可以一讀的書。
---
【讀書小筆記】薩珊波斯沙王「霍斯勞二世」
在閱讀這本《伊朗:被消滅的帝國,被出賣的主權,被低估的革命,被詛咒的石油,以及今日的--伊朗》時,作者簡短地提到︰薩珊波斯的統治者「霍斯勞二世(Khusrau II)」寫信給羅馬(拜占庭)皇帝「莫里斯(Maurice)」,希望波斯與羅馬一起承擔起世界和平的責任,不再互相攻擊與破壞對方的邊境城市。但後來拜占庭皇帝遭到謀殺身亡,使得這兩個可以走向和平的大國的措舉便化為泡影了。
由於我對這段歷史不熟,於是便查了一下,發現乖乖不得了,實情竟與作者所描述「波斯國王主動推出和平」的簡述並不相符。在此之前,波斯發生內亂,前王之子「霍斯勞」流亡到君士坦丁堡,於是羅馬皇帝資助王子回國成功復位;所以作者所說的「和平國書」應發生在此時。
但不久之後羅馬皇帝被暗殺、拜占庭大亂、內憂外患,而霍斯勞便老實不客地地「恩將仇報」,聯合北方的阿瓦爾人南北夾攻,趁機跑去入侵拜占庭帝國,搞得拜占庭羅馬僅剩一口氣。後來羅馬的 Heraclius 登基後,成功集中帝國內的資源,聯合突厥兵反攻,終於將波斯人打回老家,並在佔領特西封時,讓霍斯勞兵敗被殺……哪有人要和平?
當然,在這場「波羅大戰」之後沒幾年,南方興起的伊斯蘭阿拉伯聯軍,便長驅直入這兩個早已疲憊不堪的國家,永遠改變了世界史走向……
---
【讀書小筆記】
土耳其國的凱末爾,伊朗國的禮薩汗,中國的蔣介石,靠軍事力量上台、對內集權與社會改革、對外與列強殖民力量周旋,時間幾乎同步,都在 1930 年代。
#最近本書好像出了第二版用來罵川普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