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種花電信上架的這部電影《牛津解秘(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在 IMDB 上被評為超過 7 的高分。但我個人覺得,本部作品的兩個「調性」弄得不好,沒有預期的精彩。
這部《牛津解秘》是採用「雙人傳記」的方式所構成。其中一位是由梅爾吉勃遜所飾演的語言學者,另一位則是由西恩潘所演的瘋狂退伍軍醫,而編輯「牛津英語大辭典(OED)」則是這兩人共通的部分。然而,若不深究則罷,一旦深入,則這兩人的故事在型態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調性。梅爾吉勃遜主導的辭典編輯,是完全「靜態」的學術奮鬥過程;而西恩潘的瘋狂軍醫,則是「動態」大風大浪大起大闔人生。以致於本電影看了之後,讓人印象深刻的,全都是西恩潘的表現。梅爾吉勃遜除了一開始在牛津大學的巨頭面前誇誇其談之外,幾乎只剩「配角」的地位了。辭典編輯過程中,觀眾只看到他處處碰壁、有志難伸之外,便是等著西恩潘來「拯救」他的辭典編輯進度了。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將本作的西恩潘拉拔成第一男主角,好好地講他的瘋狂天才就好了。
這部電影有原著《The Surgeon of Crowthorne: A Tale of Murder, Madness and the Love of Words》,中譯本書名為《天才、瘋子、大字典家》,看來也是以瘋掉的軍醫當主軸人物。不知為何電影要將語言學家的比重增加成為第一主角?編辭典,在外人看來是一件無聊到爆的事,原本就不容易影像化成為給一般圈外觀眾的故事——看看當年日本 TV 動畫《編舟記》就知道了。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不是很好看,即使龐大的預算可以重建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場景,但故事,永遠是觀眾是否能投人的關鍵。
#查維基看到軍醫自宮的理由似乎沒那麼偉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