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觀片小感】《咖啡︰傾城之愛》

出於對歷史的好奇,於是便選看了這部以朝鮮高宗建立「大韓帝國」為背景的電影《咖啡︰傾城之愛(가비)》來看。整體說來,這部作品的主旨似乎還是「愛國主義」。由於我對朝鮮史不熟,但從維基上的資料可以看出,這部作品的的原著小說,是取自朝鮮國王逃至俄國公使館時,曾出現過一樁「咖啡下毒」事件而加以創作的。可以看得出來,現代的南韓國對於「拍攝電影」的事業十分願意花大錢,因此看得出來這部作品的場景服飾,應該是很認真在製作的,尤其是裡頭出現的朝鮮國王,從頭到尾全都「穿著明朝皇帝正式服飾(只有顏色不用黃色),看得出當中的用心之處。
 
這部作品的女主角是朝鮮國俄語譯官的女兒,父親遭到暗殺之後,與青梅竹馬男友一起在俄國流浪,搶劫沙俄物資為生。後來兩人被日軍拯救後,幫著日本駐朝鮮公使「三浦」從事間諜與軍事活動︰男主角追蹤並屠殺朝鮮義軍,女主角混入公使館伺機在咖啡中下毒殺死朝鮮王。但隨著劇情逐漸進展,朝鮮國王對女主角推心置腹、顯露出他對朝鮮國的關懷,並承認自己愧待她的父親之後,女主角便放棄了毒殺國王的任務。男主角為了滿足女主角的心情變化,於是最後決定與朝鮮國王的義軍合作,設計消滅了一批日本駐朝的部隊。兩人背叛而遭日軍追殺,在這對男女即將逃離之際,男主角為保護女主角而壯犧牲……
 
整體來講,我感到這部作品的劇情和運鏡手法相當具有「韓式典型」(雖然我看的韓國戲劇很少……),即「講故事」的手法非常直截明快,以主要角色為本,一切情節都是為了向觀眾交待人物角色的個性堆疊——差不多就像是前些年國內「鄉土劇」的模樣。這種編排的好處是讓觀眾很快地「入戲」,但或許跟我自己的脾胃有關,我個人倒覺得這種戲劇中的角色們(無論是主要角色或配角)都太過於扁平化。
 
雖然電影的標題寫著「咖啡」,但實際上本作對於咖啡的著墨並不多,因為設計的格局是大到了「國家興亡」的層級,所以內容牽涉到了許多歷史上的大事件(連日本出兵臺灣都出現在對話中)。但正如前面所說的,本片基調還是「愛國主義」,所以女主角和男主角最後都「反正」,重新站回到朝鮮國這正義的一方來了。這樣的設計雖然也不差,但總讓我感到某些過於浪漫的「違和」感;因為我覺得若要愛國,直接搞《建國大業》這種樣板戲即可。然而本劇的開場卻作得十分吸引我,也就是在國境(朝日俄三國)之間複雜的局勢之下,兩個馬賊小情人的冒險過程;由於他們沒有國家民族的包袱,一切為自己與對方而活,顯現出非常有人性真實感的故事。但一當他們接觸到為國為民努力打開局面的朝鮮高宗國王後,故事便轉換成了為國為民努力打開局面的愛國故事了。對我而言,前半段的人性格局反倒令我欣賞。
 
最令我啞然失笑的,或許還是故事情節「最後一天」內所發生的諸多事件吧。雖然這是本片的最高潮︰男主角誘拐日軍到朝俄兩方的軍火交易現場,然後反過來包圍與消滅萬惡的日本兵;女主角得知日本間諜安排的咖啡暗殺事件後,努力奔跑警告國王。到此或許仍沒有太大問題(其實還是有問題的,下解)。但接下來的鏡頭,卻是男女主角到了渡口準備離去,卻被三浦所派遣來的日軍追上,以致於男主角只能當場壯烈犧牲保護女主角。問題是︰他們全都具有「瞬間移動」的能力嗎?俄國公使館(毒殺朝鮮國王所在之處)、海邊渡口、山間軍火交易處,這三個地點的移動,可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女主角第一次到渡口要騎馬、男主角帶日軍到埋伏點要靠行軍、三浦的養女得知中計後無法在第一時間調集新部隊。於是在男主角與女主角各自破解日本勢力之後,為何在同一天之內,他們還會被趕來的新部落追殺?這種劇情的時間與場景的安排,完全是「瞬間移動」的科技吧?而最後男主角必須死,我也猜得出,那是因為他先前曾幫著日本殺義軍,所以作者不論拙劣與否都必須賜死,以撫慰朝鮮義軍之靈。
 
可以一看的電影。雖然高宗國王成立「大韓帝國」的意義,絕不可能像電影講得那麼悲壯就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