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觀片小感】《消失的達文西》

非常有意思的記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那幅《救世主(Salvator Mundi)》油畫作品事件的始末。


1. 看完令我感到最深刻的印象有二︰「腐敗的國際藝術圈」、「腐敗的盎撒人」。

2. 最一開始出現在現代人視野的,是這幅畫於2005年在美國紐奧良以一千元拍賣得來的古畫,被認為是18世紀那位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真跡作品。後來經過炒作,被俄國富商以1億2千萬美元買下,之後再經由佳士得以4億元拍賣成交。

3. 按照本片的描述,紐約藝術掮客最初弄到這幅畫後,由於畫作的狀況十分糟糕,使得他去找人為其「修復」。但顯然修復古畫的技術不怎麼樣,因此這幅畫一開始就沒有受到太多藝術學界專家的肯定。先不論真偽,某件作品最後呈現出來的外貌幾乎都是修復者的手工,那麼該作品還能稱作「真品」嗎?老實說,我個人的知識只達到這一層次,認為這幅畫算是現代人模仿李奧納多時代風格的新作品。

4. 為此事件推動的第一個關鍵點,是一位英國學者(Martin Kemp)的背書(即使另外五位歐美學者都否認或保留),認為它出自李奧納多的手筆、或者說是他親自帶領的工作室所作。接著,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在2012年的達文西特展中高調地展出;國家美術館的策展人很滑頭,說這幅《救世主》是不是李奧納多的真跡,交由大眾決定。

5. 接下來的發展過程就很腐敗了。某個俄國富商 Ryboloviev 想買這幅畫,透過一位瑞士掮客 Bouvier 洽談。紐約賣家開價7千5百萬元,但瑞士掮客卻向俄國買家報價1億3千萬,最後以1億2千萬成交。乖乖,瑞士掮客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優勢,硬是「坑」了四千萬放入自己口袋,再加上俄國富商給的傭金。

6. 俄國富商後來從媒體曉得自己當了冤大頭,但他還是想扳回一城。他去找來紐約的新藝術策展人,聯合佳士得,將這幅畫重新包裝與宣傳,後來再放在拍賣場上,以4億美元賣出。據稱,幕後的新買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儲沙爾曼。

7. 後來因沙烏地與法國有開發合作,於是此畫曾被送到法國羅浮宮,仔細作了科學儀器的檢查,結論是「與李奧納多無關」。不過關於這一部分,這部記錄片的解釋太少太籠統,我只看到類似質譜儀的圖表,不清楚它的依據為何。而片子最末尾還用了字卡說明,羅浮宮在此之後又出了一篇報告認定是李奧納多的真跡,只不過該報告是由沙烏地阿拉伯的贊助的。

8. 總而言之,這幅畫的真偽,早已超脫了藝術史和美學的層面,成了現代經濟行為的有趣範例了。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小筆記】日本鎌倉政權的家族分類

我不懂日本歷史。從中國秦漢王朝、英國都鐸王朝的經驗,封建政制,登基大位者自然是父系血統的繼承人,沒有疑慮。但輔佐的勢力,一般都是由「妻族」、「母舅族」擔任。

看今年的大河劇《鎌倉殿的13人》,卻發現居然還有這麼一個「乳父母家族」的存在。源賴家被罷黜後的「北條–比企鬥爭」,在這裡便成了兩個「乳父母家族」之間的抗爭。
記得清代皇室也有類似的情況,即皇子並不由自己生母扶養、而是交由其他婦人所帶大的。但清代的奶媽家族,卻也未曾聽過可以成為一支擁有獨立意志的政爭勢力。
日本的這種制度,不知有無其特別客觀條件的解釋?

---
我想到的解釋,是日本封建時代的單一家族資源,撐不住它想要維持的共同體規模,使得高等權位者,要先幫自己的兒子「認乾爹」、找靠山。
相較之下,日本封建傳統的嫡庶關係很糟糕,同姓而不同分支沒有認同感。所以我想,鐮倉體制就用「乳父母家族」這種擬親來填補這種輔佐的空間了。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觀片小感】《電影版.搖曳露營△》

 上週補的《電影版.搖曳露營△》。


不知這部作品的故事是原創,或者是漫畫原作的既有內容。本作在動畫迷之間的反應並不「正面」。我個人覺得雖然不難看,至少在作畫品質上仍維持著 TV 版的精緻風格;但把原本「JK們的快樂悠閒活動」轉變成這部電影的「工作女孩」風格——直接推到眾人畢業數年出社會工作後的時間點了——也無怪乎那群宅宅們走出劇院後紛紛表示失望。分析其原因,應該還是這部電影的「定調」決定問題。

首先,這部作品對於未接觸的觀眾而言當然是有排斥效果。出現的這五位角色(加上竹輪)在 TV 版的 JK 時代都各有人物特色的個性塑造,電影中的許多對話與情節也與此相關。除非發生的情節有相當的爆點,否則新觀眾或許只會感受到「五個好朋友重聚」的簡單氣氛罷了。而且在我看過《龐波小姐》之後的新體悟︰這麼長的篇幅要給誰看?這部電影總長120分鐘,而且本作又特別定調在「服務老觀眾」的情況下,卻又無法真正滿足它的受眾,也就造成了這種不上不下的窘態了。(附帶一提,我在 TV 版特別愛看小明和犬子的犯傻胡鬧,以及芝麻凜耍孤僻的傲嬌,但這部電影裡她們全都成了標準的社畜,雖然所謂的「成長」或許是編劇想達到的主旨,但若要走寫實路線,看她們「蹲在地上用鎌刀手動為數公頃的荒地割草」這種荒謬的行為,我就發覺到本作的調性錯亂了……)

無論如何,不多苛求的話,本作仍然可以為第三期動畫前的解饞之用。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觀片小感】《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本週上架的記錄片《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主要是由那位前幾年爆紅的經濟學者「湯瑪斯.皮凱提」的同名暢銷書的觀點出發。雖然我沒讀過那本磚頭,但從網友的摘錄與評論,大概也能曉得他的論點為何。


1. 簡化之下的歐洲歷史,作者認為 18 世紀是「追求平等」的時代,人民為打破社會階級的束縛而湧起各種運動。19 世紀因工業革命,社會再度由新興的菁英再度掌握財富,貧富分化再度加劇。20 世紀再度爆發大戰,再度打破奄奄一息的封建階級;然而戰後資本主義興起,人民再度因貧富不均而出現經濟上的不平等現象。

2. 承前。只要貧富分化、人民不平等到了某個程度,則世界將會產生重大紛擾戰亂。因此皮凱提認為,我們必須重新分配財富。具體而言,便是要將大企業的獲利課以累進重稅,將財富分配給社會大眾,產生一群龐大與穩固的中產階級。

3. 看完記錄片後,沒在課堂上上過經濟學的我,心中產生一些想法。首先,我覺得片中的經濟史分析,似乎有個奇怪的大盲點︰20世紀的共產主義世界跑到哪兒去了?

4. 承上。我相信從數據上來看,學者一定可以從這兩三百年來的歐洲(主要是英法德)和美國統計,得出前述的「不平等」結果。但是,我們有幸活在這個多樣化的星球上,20世紀後半,也正好是共產主義施行的大型實驗場。作者的目的不言自明,便是針砭資本主義(放任經濟)的演進與弊病;但他所提出的解方,姑且不論因時代所衍生的細節,其主要精神幾乎等同於 19 世紀末的那群「老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所說的那套方法。

5. 時髦的新學說,結果居然仍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6. 簡單地講,要實現平等,靠那群大企業家的良心發現是沒用的(因為他們會把資產轉移到百慕達或中美洲的小島避稅),用「大政府」來施行鐵腕才行。

7. 這部片子很有趣,舉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成長,談到中國老百姓的辛勤工作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並且認同了現代中國政府對於大資本企業的嚴厲掌控。不過畢竟是歐洲白人,PRC 現在的經濟施政完全體現了皮凱提的願望,但片中還是要酸一酸中國人民的貧富差距正逐步地在擴大中。

8. 除此之外,我一直對於許多數據派經濟分析史有個莫大的疑問︰在今天這種現代化的社會中,所謂的「財富」定義為何?每次見到這種「啊啊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窮人都存不到錢,但百分之一的富人卻資產大到不像話」觀點,我都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公共建設。現代都市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互動程度是歷史發展至今的最高峰。比如手機通訊的訊號、水電瓦斯供應、現代大眾運輸系統、娛樂節目、廉價的基本飲食,富人與窮人的享用並不如存款數字的差距來得大。難道這不該同時列入共同享用的「財富」當中嗎?

9. 承上。用個比較粗魯的比喻。「臺北住宅太貴,工作一輩子都買不起」。對曰︰「你可以不住臺北,到都市化程度較低的鄉鎮找份工作清心寡欲過生活。」
我愈活愈保守了。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觀片小感】《Cyberpunk: Edgerunners》全10話

最近才把這部走串流平台的九月作品《Cyberpunk: Edgerunners》全10話給補完了。值得一看。

這部與遊戲關聯的原創科幻作品,故事是在一個 Cyberpunk 風格的未來世界中,男主角由一個遭遇悽慘的少年,因安裝上了特殊的脊錐義體之後,加入了一群團夥之中,接下委託進行各種電子入侵與竊取破壞工作,在這個資本企業所壟斷的社會中努力求生。
以作畫的水準而言,今石洋之所監督的作品,絕對稱得上是現今日本動畫 TV 番組中的領頭者。無論是角色的塑造、動作場景的細膩與痛快、乃至於整體畫面所呈現出來的高科技頹廢光影氛圍,加上重節奏的背景音樂,全都符合了 Cyberpunk 的風格。而且 Trigger 近年來特別愛走美式風格,在日式風佔大多數的作品當中,偶爾可以讓人看到不同的暢快觀賞體驗。
在我選看之前便覺得好奇,偶爾見到網友將這部《Cyberpunk: Edgerunner》評為今年度的「神作」。而在看完之後,大概可以理解到這種讚譽,或許與所謂「美式風/日式風」的偏好劃分有關;也就是「挑觀眾」。必須承認,今石洋之的《Promare》我是看不下去的。本作基本上也與《Promare》類似,靠著不斷「用拳頭推動劇情」的美式超級英雄風格,偶爾可以作為一種新鮮感的轉換,但我並不屬於那個觀眾群。
因為我是普通觀眾,對「劇情」的側重程度比例較強(BTW,《Odd Taxi》和《異種族風俗評鑑指南》才稱得上我心目中的神作……)。雖然這部《Edgerunner》在觀賞過程中的感官刺激相當充分,但劇情卻引不起我太大的深慮,反正一言不合、幹架到底就是了。同伴間的友情愛情,腳本設定上說是便是,引不起我太大共鳴。至於角色方面,從出場時冷酷到不行的女主角 Lucy,沒太多鋪墊便為了男主角犧牲奉獻一切。男主角 David 就像「美國隊長」一樣,開始是個瘦弱的遜咖,偶獲機緣成為超人之後,便將出身來歷全都拋棄光光,膨脹成為讓人認不得的「大隻佬」。只有作為父兄般引導主角的領袖 Main,角色塑造具有魅力,以前後一致的壯烈方式過完他的戲份。
整體說來,我仍然認為本作沒有冷場,是相當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觀片小感】石塚敦子的電影《再見了,橡果兄弟》

看完了這部新上架的劇場版動畫《再見了,橡果兄弟(グッバイ、ドン・グリーズ!)》。製作相當精美,看得非常舒服。


但人永遠不會是理性客觀的,會特地選這部片子來看的動漫迷們,不可能不拿本作和《小南極/比宇宙更遠的地方》來作比較。或許這部《橡果兄弟》是阿醬(石塚敦子)親自寫的腳本,於是在角色的關係互動方面,火候並不到位。
《橡果兄弟》可以列為「青少年勵志」類的作品。在偏鄉的兩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花江夏樹」和「梶裕貴」結成了「橡果兄弟(ドン・グリーズ)」,在升上高中後的十五歲夏天,與另一位由冰島來的少年「村瀨步」,由於擔心被誣為森林火災的嫌犯,於是便執行了尋找當時失落無人機的旅行。整部作品,就在這三個小屁孩在荒謬的理由之下展開,並在一連串的爆笑經歷後,完成了他們的長成……
若要說本作最令我覺得不合理之處,就在於男三村瀨步與橡果兄弟的融入,實在太不合理了。花江夏樹和梶裕貴本是鐵哥兒們,但村瀨步一個外來者僅僅四五個月,便能跟他們如此交心(更不用說梶裕貴還是初見面),鋪墊有些太淺了。雖然說最後交待了村瀨步的真實來歷,可以稍微地把這段不足給「圓」回來一些些,但畢竟仍嫌牽強。
即便如此,我覺得本片還是一部精彩的佳作。這種類型故事的趣味性,就在那幾個青少年角色的涉世淺薄、卻又因著即將成為大人的焦慮感,而共同做出一大堆蠢事傻事的單純事蹟。以這方面而言,這部《橡果兄弟》的三人組,確實有傳達出這個主題。(雖然最後的收尾有些沈重……)
與《小南極》一樣,Madhouse給阿醬的美術資源相當充足,許多鏡頭的自然美景,特別是最後幾幕的冰島風光,看了令人驚艷讚歎。值得一看的優秀作品。

【觀片小感】劇場動畫片《酷愛電影的龐波小姐》

本週選看了這部上架的2021年日本漫改劇場作品,《酷愛電影的龐波小姐(映画大好きポンポさん)》,相當精彩好看。


這部《龐波小姐》是關於在「喵萊塢(ニャリウッド)」的一群電影製作者的故事。女主角是幼女體型的「龐波」,她擁有當地電影的廣大人脈,作為公司實際指導者,製作了不少賣座的電影(大多為B級片)。她提拔了小跟班「吉恩」,執導了她所撰寫腳本的新電影《Meister》,在眾人努力之下的拍攝與剪輯的過程……

以畫面品質而論,本作的表現屬於上乘之作。不但分鏡相當搶眼(在劇中男主角也順便「科普」了不同鏡頭的運用方式),而且角色動作背景,全都十分吸引人;比如角色輪廓邊緣的背光效果、或是當他們拍攝並見到精彩的鏡頭時的「觸電」表現方式,被網友們譽為有「今敏」的大師風格。而在故事方面,女主角對於「電影製作」的許多觀點,像是「故事要在90分鐘內簡潔地表達出來,別讓觀眾看到失去專注力」,在今天荷李活被敵視你英雄片風潮搞得愈拍愈長的歪風,令我深感其然。

本作的後半主軸,是當他們拍攝完成之後,導演(男主角)要把長達72小時的毛片,剪輯成一部用來上映的電影。在這部分,本作表達出「電影剪輯」這項工作的辛苦之處︰究竟應該如何安排這些已拍攝出來的影片,構成一幅有時間上限的完整作品。

---
基本上我對本作相當喜愛,但仍有些疑惑與不滿意之處。

雖然我相信本作當中描寫到電影剪輯的問題,也相信「導演因自己的任性而要求補拍新畫面」的情節。不過,既然主角們所處的是電影工業當中的一環,難道在拍攝之前,製作核心團隊不會先將「分鏡表(Storyboard)」製作出來、並經過詳細討論之後才開始拍攝的嗎?怎麼會像本作的內容一樣,完全讓導演一人「從零開始」編輯所有的鏡頭呢?另外,本作中所表現的「股東撤資、銀行收傘」,以及最後靠著眾籌來打動銀行主管的心,感覺上這像是典型的日本式編劇,精神感召天下、莫敢不從。放在這個資本主義式的背景之下,讓我這枚被社會染黑的歐吉桑看來,顯得過於童話浪漫,說服力不足。

至於本作的兩位主要配音員,男主角以及被提拔的另一位女演員,在其他幾位老牌配音員(小原好美書記、大塚明夫、加隈亞衣)的襯托下,顯得太過於生澀,偶爾會令我感到出戲……
希望這部作品能有 TV 版。

===
去補了一下漫畫原作。 原來本片後半部「導演進行毛片剪輯」的劇情,是動畫的原創。

【語言小筆記】又是從反切來判正誤

看了種花電信剛上架的《國民漢字須知》,第一集一開頭在談西門町的「町」這個字。照節目中那位彰師大的國文系教授所說,從宋代《廣韻》一書可以查到,「町」這個字以反切法所切出來的發音是「挺/ㄊㄧㄥˇ」,所以我們一般人都讀錯了……


我一直抱持著自己的信念。反切法,只能算是「研究歷史」的玩意兒,它的價值在於認識古代人的語音流轉。千萬不能走火入魔,拿這個早已生銹了的古代工具,來指導今天人們的日常實用。好比今天有人舉豐臣秀吉的性別來論證今天的LGBTQ一樣地荒謬。

無奈今天的島內,永遠不乏這種學者出來「指正」大家的錯誤。

如果今天真有學者願意遵照他的精神潔癖,將我們日常生活常用的兩三千個漢字,一一用反切來「糾正」,那我絕對會對他抱以無上的敬意。但若只是像今天這樣,東撈一字西撈一詞,選擇性地好為人師指正糾錯,那麼這不過只是在享受虛幻的權力罷了。

---
附帶一提,更古老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所收的「町」字,記載著「町,田踐處曰町。从田,丁聲」。如果大學者們要將「町」定音為「挺」,按照「若 A=B 且 B=C,則 A=C」的簡單邏輯,那麼以後我們是否也該去修正那只有兩筆劃的「丁」,改讀為「挺」呢?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觀片小感】《女性向遊戲世界對路人角色很不友好》全12話

週末補了這部今年(2022)的四月番,輕改作品。當時我對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主要是視覺圖中人物的「眼睛」設定得太詭異,而且需要以「科學方式」觀看,所以沒追。種花電信最近才上架,補了前幾話之後,覺得還不錯看;可算是半年前的「遺珠」作品。


《女性向遊戲世界對路人角色很不友好(乙女ゲー世界はモブに厳しい世界です)》屬於「穿越/轉生」類型的異世界背景。男主角的妹妹想看某套「乙女戀愛遊戲」的結局,卻又懶得自己玩,於是威脅男主角幫她破關。男主角足不出戶專心打電動,甚至不惜課金,耗盡工夫終於完全 Clear 之後,卻不慎在外出時摔落樓梯身亡。醒來後,他發現自己居然成了那套乙女遊戲當中的一個路人。但這個世界的設定很糟糕,也正如標題所示,對路人(轉生而去的男主角)太過嚴苛,於是他只能自立自強努力奮鬥一番,利用前世認真玩遊戲時所獲得的世界知識與課金寶物,期盼讓自己能在這個新世界中當個安份守己和平度日的底層貴族。不過,當他進入學校之後,卻發現故事情節與遊戲的安排差異太大,半推半就之下,男主角以一個路人角色涉入主線故事,愈陷愈深,反而讓原主的主角們(也就是乙女遊戲中的攻略對象)不斷吃鱉,也讓自己的地位愈來愈重要。該世界已經超出原先遊戲的走向……

動畫故事的前半段,是男主角發現有另外一位陌生的女學生,進行著原本遊戲中的女主角的行為,因此把校園中的五位貴族帥哥全都納入她的情感掌握之中;而原本遊戲的女主角和惡役大小姐,卻是遭到所有人的欺凌——作品已有許多明示暗喻,這位突如其來的女學生跟男主角一樣是轉生者,也就是男主角的妹妹。不過因為妹妹玩這套遊戲並沒有男主角熟悉,因此最後反倒是男主角利用更豐富的世界知識將她與五位帥哥給盡情反殺到底……

---
關於這類「轉生到遊戲中成為當中角色」的作品,數量也相當多。先前比較有名的動畫化作品,應該就是被大家暱稱為「猴王」的《轉生成女性向遊戲只有毀滅END的壞人大小姐》(現在十月番也有一部)。這類作品的趣味,在於看主角的「龍傲天/鳳傲天」的爽勁吧。而本作的特色,在於男主角在劇中對這個世界(也是這套遊戲的設定)的不斷吐嘈;他從來沒想要融入這個世界(因為前世被迫玩這套遊戲的記憶太辛苦了……),惡言惡語刻薄面對其他人(除了茶藝師父之外……),只想當個自私的路人,但最終卻改變了整個世界走向,同時更合理地拉拔了其他人的成長。我覺得本作的故事相當吸引人。

除此之外,本作值得一提的,還有許多「男子漢的浪漫」機器人戰鬥場景——男主角吐嘈幹嘛在乙女戀愛遊戲中塞入機戰格鬥與SLG大戰?原因是先前遊戲的製作公司是機戰專門的,卻因故跑來製作這套乙女向遊戲,搞得他差點被自己課金的AI給捏到死翹翹。

只要適應了人物畫風,本作製作的節奏相當暢快,幾本上沒有冷場,一路歡樂到底。值得一看的作品。期待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