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新上架的2016年電影,搞的是「非線性敘事」,也就是電影播放並不是按著故事發展的順序,而是前後不斷跳動剪接。一般說來,我們比較習慣的電影篇幅表現,頂多就是中間插段主角的回憶、或者開門見山講結局後再拉回正常敘事。《異星入侵》則是從一開始就在玩時序的破碎與剪輯,是在考驗觀眾的專注力。
1. 片頭的出資方太多了,播放各家公司 eyecatch 就耗掉了一分鐘。本片的籌資這麼坎坷嗎?
2. 雖然本片像是科幻片,也就是地球人與外星智慧生物(?)的 first contact,但因為不算典型的王道SF,真正動用到表現高科技大場景的部分很少,所以成本與好萊塢科幻大片比起來陽春許多。
3. 主導 First contact 的重點人物是語言學家(女主角),科學家、軍隊、政治人物全都滾一旁去。
4. 異星生物共分12組降臨世界各地。美國政府表現相當和平與克制,中國PLA是主張幹死對方的激進派;俄羅斯的態度則是中國的跟班。對照當今現實,不禁令人莞爾……
5. 女主角想到用「書寫」來跟異星生物(七腳,Heptpod)溝通,相當有新意。不過要在廿天內讓女主角學會外星文字、而且連抽象概念也懂,似乎有些不合理。
6. 承上。如果七腳外星人真的比地球人的智能更高(畢竟他們都能同時在地球12處憑空生出黑色太空船了),那為何不是七腳來學習如何與地球人溝通,而要讓地球人絞盡腦汁讀懂那堆「圓形墨漬文字」呢?
7. 女主角是語言學家,所以她後來打電話直接連絡上中國解放軍首腦時,講了一堆中文。如果沒有電影字幕,我還真聽不懂她在講哪國語言哩。更不用說這裡是劇情的高潮,女主角被追殺時一邊講電話;要我是那位中國將軍,我聽到這含糊不清的詐騙電話應該立刻掛斷,哪裡會想到是什麼過世妻子的大義遺言。華人觀眾已是好萊塢票房的重要貢獻,難道他們拍片時不能在此花點心思嗎?(比如找會講中文的人代為配音,或在影片後製時讓演員在錄音室的專人指導下一句句好好地講……)
8. 科幻片,有錢人有有錢人的拍法。資金少一些的,就要著重在人物的親情愛情上。
9. 不知有無誤讀,我看本片後想到的是韋伯的命定論:反正上帝都已經決定好你的命運了,那就別想太多,好好地努力賺錢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