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阿拉伯人500年史》

花了兩個多月,終於將這套由 Eugene Rogan 所寫七百多頁的《阿拉伯人500年史》給啃完了。這套書的內容十分龐大,但作者以時間順序,一章章地將整個阿拉伯各地區的歷史事件逐步㧧理,將這五百多年來的發展與重大事件一一敘述而出。對我而言,是部十分有用的入門之書。
 
以前我自己從其它歷史的書籍、以及從現代的新聞片斷中所得到的印象,認為「阿拉伯」這個曾經輝煌過的自豪民族,到今日居然還是如此食古不化、未能與現代潮流與時俱進,覺得他們自己應該擔負這個責任。讀完這部五百年史的介紹性通論後,我原本的想法並沒有太大的翻轉,但卻能多出一份「體諒」的心情。
 
今日的阿拉伯世界,當然是由廿世紀初期,歐洲列強為了裂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創造」出來的新世界。在土耳其統治之下的阿拉伯並非沒有自己的群體觀,不過宗主國僅有一個、而且大多放任自理,所以廿世紀前的阿拉伯世界是相對和平的。直到歐洲列強進入之後,因為有多個宗主國,而且各自由不同的自身利益,因此這個阿拉伯世界自此開始就不平靜——除了阿拉伯內部的宗派與地方勢力之間的聯合與傾軋,更連結了整個世界大國之間的勢力角逐,難有寧日。
 
近代以來的阿拉伯世界,並非是一片保守退縮的景象,各地的知識份子同樣經歷各式各樣的「自強維新」運動,期盼能以某種方式建立起富強康樂的新國家——跟清末民初的中國一樣,一般人民也曾經毫無包袱地拋掉傳統服飾與宗教束縳。但正如前所述,他們的內部與外在的干預力量太多,各種代表著民族主義、世俗統治、民主共和等等方案出爐之後,不僅無法讓人民生活過得更好,反倒弄成更加動盪戰亂與貧窮的結果——只要丟掉西方媒體主流、用顯微鏡的觀點抓幾個人物拿來鞭屍,我覺得演變出這一團亂局,自然會令當地人民感到灰心失望,此時出現更激進的宗教主義統治方式(而且伊朗成功了……),我們這群第三者怎麼能忍心過度苛責呢?
 
本書的內容頗多,很難以單篇籠統的短文將自己的想法寫出。因此以下將自己閱讀期間所留下的筆記統籌整理在此。


===
1. 我不喜歡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因為書名太過花俏。除了「阿拉伯人」四個中文漢字之外,其它的元素都無法一眼讓人清楚地辨認出來。我知道設計者想將「500」這個數字作為中心,然後讓中文字從上到下、英文字從左到右,作十字型的交錯安排。但我個人的品味卻沒那麼高尚,很討厭這種把「需要清楚交待」的主題退位給藝術趣味。
 

至於「500」這個燙金字的設計風格,很明顯是來自「鄂圖曼土耳其蘇丹的簽名花押」。不過呢……本書作者所描述的主角是「阿拉伯人」,而且內容很明白地作出「阿拉伯–土耳其」兩個種族與政治方面的區分。設計者這樣搞,雖然對我們很有異國風,但卻不太合理。

藝術設計過了頭,就像一條長了腳的蛇。

---
2. (p12)冷戰規則很簡單︰一個國家只能是美國或蘇聯的盟友,不可能同時與兩國建立良好關係。阿拉伯人普遍對美國的反共產主義或蘇聯的辯證唯物主義沒有興趣。阿拉伯各國政府尋求中間路線並且參與不結盟運動,但徒勞無功。最後,阿拉伯世界每個國家都被迫選邊站。參與蘇聯陣營的阿拉伯國家自稱「進步派」,但西方卻形容他們是「激進派」……加入西方陣營的阿拉伯國家……被進步派阿拉伯國家冠上「反動派」的稱號,但西方卻認為這些阿拉伯國家是「溫和派」。結果形成超級強權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恩庇侍從關係。……只要這兩個超級強權存在,整個系統就會維持制衡關係,無論蘇聯人或美國人都無法單方面在阿拉伯地區採取行動……到了冷戰結束時,阿拉伯人清楚了解到,與冷戰之初相比,他們並未獲得更高的獨立地位、發展與尊重。隨著蘇聯崩潰,阿拉伯世界也進入新時代,而且條件對他們更加不利。

---
3. (p145) 埃及、土耳其、突尼西亞,在十九世紀面對歐洲列強的武力衝擊之後,領導者紛紛進行改革。但改革必須要有資金與歐洲技術,一旦引入,被抽傭金與加入各種限制,搞得在光鮮表面之下隱藏著難以償清的外債。最後在世紀之末紛紛宣告破產……

所以若以中東近代的淪亡來看,列強先是武力進犯,接著銀行家接手掌管,最後在廿世紀一個個遭到歐洲列強的直接殖民與托管。

反正無論改革與否,都是往亡國的道路前進。

---
4. (p222) 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政府背叛阿拉伯人,違反戰時的協定,容許將允諾給費瑟勒親王獨立的敘利亞、交給法國人治理。這件事,一般具有良知的歷史書籍都會寫到。

不過更好玩的是,法國在 1920 年派軍和費瑟勒部隊戰鬥、並進而佔領大馬士革的法蘭西軍隊裡,主要的士兵居然是來自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塞內加爾的穆斯林。所以法國殖民統治敘利亞,在基層靠的還是你們口中的穆斯林弟兄。

以上的第一點是國際常識︰賣隊友是常態,期待外國勢力情義相挺只出現在小說中。第二點是新知︰你說我們是同一國的,誰要跟你同一國?

---
5. (p377) 原本以為貝爾福宣言一出,猶太復國主義者將會感恩戴德支持英國政府的。沒想到二戰結束後,巴勒斯坦猶太人不爽英政府的拖延,於是採取了恐怖主義行動攻擊英國駐軍、暗殺英國專員。最後英國政府受不了,撒手不管,丟給聯合國這個燙手山芋;聯合國派專員來巴勒斯坦調停,猶太人繼續殺專員。最後歐洲列強心灰意冷沒了皮條,以色列國才終於宣布建國。以阿戰爭爆發,聯合國再度調停休戰,阿拉伯聯軍乖乖整休,但以色列從沒鳥聯合國、從捷克輸入軍火,終於打垮三條戰線的阿拉伯軍。

這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只有我去幹別人,一點妥協與悶虧都不吃。

---
6. (p431) 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後,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統一為「阿拉伯共和國」,約旦和伊拉克合併為「阿拉伯邦聯」。

這件事我還是第一次知道。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夢想,曾經在軍官團的手中差點達成。

---
7. (p624) 二戰後的阿拉伯歷史真的很難讀。不過大體看來,這個地方的人民歷史也與歐洲中古中晚期有許多類似(但不全相同)之處。
 
先是以宗教信仰為主的共同體,後來土豪強人據地走向世俗前進。接著,阿拉伯民主主義興起,以「去殖民」為意識型態︰有走王國制(主要是英法美支持的),也有走共和制(主要是蘇聯支持的)。走共和制的(按今日覺青標準絕對都是「進步」的民主國家),後來不可避免地與軍人集權、政教分離的世俗路子前進。但在經濟外交走不通後,伊斯蘭主義又再度崛起至今。
 
歷史無分中外,人類共同體由「土豪統治」,永遠是客觀的事實。但要如何講出一番道理(共同宗教信仰/如何切割?共同民族/如何分化?)來凝結成某個有效的「共同體」,真的是一件難事……

---
8. (p671) 「雖然歐巴馬獲得二○○九年諾貝爾獎,但他在八年任內仍持續在穆斯林世界進行戰爭……最具爭議的是,歐巴馬在巴基斯坦、索馬利亞、葉門與利比亞加強無人機攻擊。小布希總統授權五十餘次無人機攻擊,殺死二百九十六名作戰人員與一百九十五名平民,但歐巴馬總統卻授權五百多次無人機攻擊,殺死三千零四十名作戰人員與數百名平民。……九一一事件之後,小布希總統訴諸蠻荒西部正義,宣稱他要逮到賓.拉登,「死活不論」,反恐戰爭策劃者沒做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做到了。」
 
所以我以前就非常清楚,美帝對輿論的操控能力,完全不亞於我們這個小島。當美國主流媒體要你恨誰,島民就跟著恨誰;美國主流媒體要你捧誰,島民也同樣地跟著捧誰。冒頓單于還要犧牲自己的愛馬與愛妾才能辦到的事,今天的美帝輕而易舉就能達成……


=== 
值得收藏的入門書。或許本書最大的不足,就是冷戰時期乃至今日,歐美列強在背後操弄的部分著點甚少。
 


#不過本書並未解釋為何法英美要一反常態幹掉格達費 #留待未來史學家在列強檔案解密後定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