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幼女戰記.8》

存在 X 依舊沒有出場,我都快忘了女主角的體內其實是某大叔了……
 
這一集小說依然在描述帝國(影射德意志)與聯邦國(影射蘇聯)的全面戰鬥。由於前一冊的停戰和談,遭到帝國高層以「必須將失去的從敵人手中取回補償」的民心而否決,逼得軍方仍得繼續將這場曠日廢時的戰爭延續下去。參謀本部擬定了兩條戰線︰南方的 A 戰線為主攻方,目的在奪取聯邦南部的生產資源區(影射今天烏東一帶);北方的 B 戰線則為牽制方(位在今日白羅斯至波羅的海三國東方國境線一帶)。
 
主角一開始被長官「陷害」,帶著自己的戰鬥群在 B 戰線邊緣處死守高地,吸引聯邦軍力而遭到孤立包圍。此時她的長官再以自己的「中將」身份轟轟烈烈地裹脅著 B 戰線的稀薄軍力開赴救援,成功地洩漏情報,讓聯邦軍改變策略而打算「斬首」,從而破壞了原本的兵力配置。此時主角參透長官的意圖,帶領她的機動軍力(魔導航空大隊)溜出圍城,與長官的部隊一起夾擊敵人的主戰力,在這條原本雙方都只專注在防守的戰線,取得了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大勝利。然而,帝國的南方主戰線卻未取得預期的成果,未能佔據敵方的資源生產地區——也就是以失敗作收……
 
由於已經讀了這套輕小說好幾集了,因此作者的寫法也差不多適應下來,單純地享用著裡頭所提出各種「人類組織的運作」方面的討論。不曉得是中譯方面有了進步,使得過去幾冊中的許多冗餘綴詞的情況好了許多——特別是那句「一如字面意義上的……」已經不再出現。
 
日本的輕小說在表現出一連串的人物「對話」時,與英語小說最大的不同,便是引號中的那句對白的「說話者」是誰,常常都在文字中隱而未現,因此在讀者閱讀上會造成極大的困擾(所以我在遇上這個小說場景時,經常都要再回溯到前兩三句以前的對白,再以奇偶重新計算最後的那句話是由哪個角色所說的。但在閱讀本冊的女主角(中校軍階)與長官(中將)之間的談話時,我突然想到一點︰日本人的對話是很「龜毛」的,在用字遣詞上有著各式各樣的「身份表示」標記,很難直接簡易地譯成外語。因此當這部小說寫出對話時,對於日文讀者而言,光看到句中的某些用詞就足以示別,而不需要再以「"blah blah...," said General Zettour cheerfully.」或「"blah blah...," Tanya asked.」之類的句型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