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中國大盜賊︰成王敗寇的潛規則》

這部由日本學者「高島俊男」所寫的歷史科普作品《中國大盜賊︰成王敗寇的潛規則》,讓我讀了猶如倒吃甘蔗一般,愈看愈有趣。
 
《中國大盜賊》除了序章之外,本書內容介紹了五位中國歷史人物︰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毛澤東。雖然關於劉邦的描寫並未讓我感到特別新奇之處(畢竟本書設定的讀者是日本人),但從第二章之後,作者便有了許多史料方面的研究與探討。特別是作者談到「李自成」的部分,高島先生認為現今通行的史料全都是抄自同一來源的「小說」(也就是清初的《綏寇紀略》和《明季北略》),即使是被列為「正史」,也不會讓史料的性質更加可信。反倒是後人從明末的地方誌、職官記錄這種比較枯燥(但可信度極高)的材料,竟一一地破解大家所長期認定的「李自成傳記」的各種傳奇事蹟。也就是說,按照這位事業未能成功的歷史失敗者,由於是當時的眾多「流寇集團」之一,因此他的前半生是缺乏足夠具體的史料可言的。除了他從「不沾泥集團」發跡並與官軍各處轉戰,到後來攻陷洛陽,這當中的過程全都是「不詳」的;要說他與高迎祥有關係,或他因為明末裁驛而成為盜寇,或他在陝甘川鄂的各種傳奇戰功,或李嚴紅娘子的佳話,這些講得有板有眼的事蹟,全都是清代的「小說」,沒有任何當代的可信材料可以佐證——甚至連後來太平天國的降將「李秀成」都還留有「自白書」相比,李自成的前半生,在正式歷史上只是一團謎霧罷了。
 
此外,本書還特別針對「人民中國」的研究非常不能認同,多處批評許多中國學者的研究方法太過粗糙,為了應合當時的政治信仰、馬列意識形態而作出不值一讀的觀點。高島認為,這幾位中國歷史人物全都屬於「盜賊」,雖然他們到後來都可能為了更大的目標(奪取天下)而轉型,但絕對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是一副神聖悲憫、為民起義的農民義軍。若不能承認這種「大盜賊」是會轉型、也必然轉型的,而是為了政治目的(因為共產中國的官定歷史,民間起事一概不准用「叛亂」,而一律都要改稱「起義」)將他們給神聖化,那便會出現各種不像話的胡言亂語了。所以本書在介紹到洪秀全與毛澤東時,作者便常常採用比較「合理」的材料,而非照搬共產黨的荒唐史觀。
 
本書在第五章和〈後記〉中提到了令我印象深刻的政治分析觀點。他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國家」的概念,並未真正普及到一般的庶民層級,但平民百姓卻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科舉)進入高層統治階層——也就是參加進入成為「國家」這個共同體當中了。也可以說,中國平民一般在某種層面上都是「自由」的、不束縛於國家這個概念之下的。所以作者拿一項我們以前常聽的話︰「中國人和日本人吵架,一對一,肯定中國人比較強;但十個人成為一組再來吵,則中國人便吵不過日本人了。」類似的話,過去我們都是用來批評中國人不如日本人團結,但作者卻反過來認為中國人自由慣了、我行我素,愛畫畫的人去畫畫、愛賺錢的人去賺錢、愛研究天文的人讓他半夜起來看星空,而不是日本人生活在集團控制的生活之下。所以,自從毛澤東成為皇帝之後雖然不幹好事,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雖然在政治上仍堅持「共產黨專政」,但社會經濟方面老早就已經放棄社會主義、而熱情擁抱資本制(自由市場)——這樣子,不過是恢復了中國長期以來的「常態」罷了。因為傳統中國中,人民愛幹啥幹啥(所以生產大躍進的集體主義不適合中國)各自發揮才能,「國家」則是統治菁英的共同體,雖然庶民也有上升進入的管道。在上世紀後期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崩潰的情況下,中國反倒同時出現與東歐集團不同的路。這種觀點十分值得深索。
 
值得一讀的簡短好書。
 



#我總算能瞭解為何有李巖和李自成是同一人的理論 #文獻無可徵小說家自由擅場



【小筆記】吳晗筆下的彭瑩玉之死
本書作者很愛對共產中國的歷史研究風氣藉機開涮。
吳晗原本認為元末諸雄中結局不明的彭瑩玉是「功成身退」,但後來為了討毛太祖潤之的歡心,便修改了彭的介紹,認為「革命不可以半退而廢,所以彭瑩玉是抗元戰鬥到底而被殺害了」。

唉……只要為了做官,知識份子的風骨是可以拋棄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