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獨裁的異議》

一本讓我過度期待的新書,但讀到過半之後卻發覺,本書大概只能算是作者的雜感筆記,並沒有太令我耳目一新的觀點。


這本由本村凌二所著的《獨裁者的異議︰從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到近代獨裁的思辨》,主要是想從政治制度的角度切入,解釋與分析古希臘、古羅馬的歷史,夾敘夾論,再代入近現代的歐洲歷史個案,講述「獨裁」統治的優缺點。由於我有幸活在現代的臺灣,從少年到現在,親眼目擊了政治制度的演變與它所帶來的社會現象;因此在圖書館裡翻閱本書時讀到書中的名詞思辨,突然使我有種「找到知音」的親切感。(比方說,作者直言「民主就是民粹」簡直深入我心……)但作為「一本書」的篇幅份量,這本《獨裁的異議》帶給我的知識便稍嫌單薄了。

本書主要的特色,放在我們今天深受歐美 PC 文化洗腦的情境之下,確實有不少有趣的觀點。比如「民主主義」在日本和我們這邊,幾乎跟神聖不可侵犯的招牌一樣,作者卻拿古希臘城邦(當然,還是資料與研究最齊備的雅典)歷史發展,來為此作一番反思︰民主制度的殘暴與失敗,從來就沒有少過。至於「獨裁」,也是今天全世界各地避之唯恐不及的 Dirty Word,作者以古羅馬共和所設計的獨裁制度,為此作了一番中性的剖析。因此我認為,這是本書的重要特色。

然而,這本書讀過一陣之後,逐漸發現作者論述上的不足之處。既然是要講「制度史」,就應該放到歷史演進的情境下才比較合適。作者在定義「共和」時,就似乎把它所呈現的「外貌」當成了它的「內容」。實際上,古羅馬的「共和」是來自於他們趕跑塔克文家族之後的土豪共治,不能算是從無到有好整以暇所設計下的產物,並且一路縫縫補補、不斷地違法立法玩法破法,直到公元前後,才呈現出來的霸權國家模樣。至於近現代重新出現的歐洲「共和」,除了一開始有「趕走國王」的政治宣示意義之外,制度的內容與古代已經完全不同了。作者將它們不加辨別的混起來談,在我臭老九閱讀的壞習慣之下,覺得這完全不恰當。更不用說,本書翻來覆去講了民主、共和、獨裁這些套語之後,最後也沒有統籌性的觀點,反而像是部落格似的片斷思考。

本書比較適合初入門的讀者,當中介紹了不少歐洲各段歷史的重大演進事件。但如果要從歷史來講制度,我覺得「約翰.達爾文」的「帝國史」(《帖木耳之後》、《未竟的帝國》)所帶來的視野,讀來比較宏大與過癮。

無論如何,本書作為「除魅」之用——特別是今天島內人民的政治腦袋而言,倒不失為一部可讀的書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