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岳南」先生是個多產作家。不過我年青的時候買過他的兩冊遠流版《復活的軍團》,花了廿年都還沒讀完。原因是該作者在寫考古挖掘的過程太冗長、太累贅了。
所謂的冗長,就是他的書裡常常會把挖掘的某些人事物的瑣事,花了大篇幅來寫;連某人作個夢,都可以寫上兩三頁。而他的累贅,則是常常在講述一件事物時,毫無預警地「飄」到另一個相似的主題(像當年看到他在書中講秦始皇兵馬俑,就牽扯到了八桿子打不著的越王勾踐劍,讓年青的我初見時還誤以為那把寶劍是在西安挖出來的……),搞得主題反倒成了配角。
至於岳先生的書還有一個特色,可能令我們身處自由慣了的特別難以接受的,便是他「吹捧紅色中國」的筆調了,沒事就要引一下毛太祖爺的詩詞,或者將省書記描述成英明的現場指示者。至於2010年我讀他的《陳寅恪與傅斯年》,更是認定了該作者寫作時所反應的強烈意識形態。
---
回到本書。這本《曠世絕響》是講述1978年武漢發掘「曾侯乙墓」的過程。曾侯乙墓,我覺得與埃及的圖坦卡門墓很像,墓主都是歷史上名氣與存在感相對較低的,因此一向以來受到的關注很低。但即便如此,他們的社會層級在其生前卻是個貨真價實的頂級的王侯貴族,因此墓葬明器規格完整無缺。所以,在數千年來與盜墓賊的抗爭之下,最後終於逃過盜墓,而以考古挖掘的方式重見天日。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以那套著名的「大編鐘」為特色,再加上其它幾件完整的陪葬器物,讓我們對先秦時代的認識有重大的進步發展。
不過本書作者的寫作方式太過瑣碎。以我自己的看法,前六章篇幅的「摻水」太過嚴重,至少可以縮減一半以上。而作者評論「曾國即隨國」這個題目時,我覺得是在鬼扯︰因為曾國沒骨氣,雖為姬姓,卻倒倒向異姓的楚國,所以史書上刻意不寫他們的正式國名「曾」,而取他們隨波逐流的貶義字「隨」——胡說八道。現在出土的簡帛這麼多,我們可以曉得當時人們的文字記述方面,「發音」的成分比書寫更要,所以國名的寫法會因方音而出現幾種形式,不見得會有後世的褒貶引申。至於第十章,雖然內容寫得很精彩(而且像寫小說一樣加油添醋,連楚平王納秦嬴的經過都充滿了綺色幻想),不過那畢竟是楚國史,和「曾國/隨國」的關連只有一點點(楚昭王出奔隨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