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應該早有人談過了。設想以下的對談︰
A︰「妳沒有犯罪吧?」
B︰「是。」
——那麼 B 本人的意思,她到底有沒有承認自己犯罪了呢?
記得以前我小時候,B 還可以講得更明白點,回答「是,我沒有犯罪。」
但後來我上了國中讀的英文課,老師才教我們,「是,我沒有犯罪。」這種回答句是錯的。在英文,無論講「是,我幹了」或「不是,我沒幹」都成,總之就是「全肯定」或「全否定」才行。英文習慣上,針對反問句的回答,一律無視原問句是一般問句或反問,二桿子到底就是。
===
這應該是文化方面的差別。在我們這邊(以及這部日本漫畫《Arte.第14冊》)的習慣,會設身處地幫發問的人多些心眼考慮。既然對方用了「反問法」,代表他(/她)的心中並不是完全無知、不是完全沒自己預料的。所以回答了「是」,不是為了陳述這件事實,而是「肯定了」對方的懷疑。
A︰「你沒犯罪吧?」
B︰「是。」(←意指「您說的完全正確,我沒犯罪」。)
或者
A︰「你沒犯罪吧?」
B︰「不是。」(←意指「您說錯了,我真的幹了壞事所以才逃回娘家來」。)
===
不過,由於我的心被英文給「污染」了,現在我比較習慣照英語習慣的二桿子回答,甭管他人心情,只講事實。
見到日本人還是保持著「體諒他人」的反問句回答。這讓我個人心中生出了「古典」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