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觀片小感】《波斯語課》

1. 很有意思的劇情。二戰中,納粹把猶太人抓來集中營當免費勞工後殺掉。主角是一個被捕的猶太人,宣稱自己是波斯人想逃避被槍斃,恰好某納粹的伙房上尉軍官想學波斯語,因此便要這個「假波斯人」教他波斯語。主角因而絞盡腦汁編出一大堆波斯語詞彙來唬弄上尉……


2. 本片故事,是看主角不斷地假裝、深怕遭到拆穿的緊張感。因為納粹軍官很認真背單字,在故事中段,主角隨口回答「樹木」的波斯語,和他先前編造的「麵包」重複,露了餡,被狂揍一頓,差點死在採石場的勞改中。因為昏迷時仍在複頌他自創的語言,再度成功地唬過了軍官。

3. 下半段,上尉幾乎是無條件地信任主角,三番兩次運用特權不讓他被「處理」掉,甚至還在即將戰敗前帶他逃亡,可說是有情有義的好朋友了;即使地位並不平等。

4. 承上,我想如果是好萊塢,應該會像《辛德勒的名單》一樣,讓上尉有個好下場吧。然而本片最後,安排了上尉冒用身份逃到德黑蘭,在伊朗海關人員面前大秀他的「波斯語」,因為太詭異而被當場拆穿與逮捕:他應該是Bad End吧。

5. 主角在後期才開始拿集中營的人名來創造新詞彙,並與電影最後他在美國人面前背出兩千多名在集中營死亡的名單作聯結。這部份,我有兩點不太能接受:

6. 首先,正常人會用的姓與名,尤其在歐洲文明中,不可能會達到上千組的相異詞。反正就是約翰保羅安東尼大衛,能靠這樣組合出上百個,應該就差不多了。而我們只看到本片只講名詞,但畢竟德語也是屬於屈折語,難道上尉不會懷疑「文法」這回事嗎?

7. 其次,本片中段之後(也就是他第一次被揭穿後死裡逃生),應該是要從男主角在放飯時,囚犯姓名和他眼前所見此人的特徵,連結出他自創的語彙。如此一來,才能對應到劇末他完整背出集中營囚犯名單的情節。我覺得這段的伏筆安排不好,應該在中段多安排幾個角色,藉由發生事件的囚犯名字、與主角瞎扯的「假波斯語」作連結。片中那一對義大利兄弟為了主角殺了「真波斯人囚犯」的這段,沒拿來利用在語言上,比較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