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讀後小感】《推出你的影響力》

為了瞭解一下所謂的「行為經濟學」這個主題,於是到圖書館去借了這本《推出你的影響力(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來讀。可以說,本書這兩位作者在書中的主旨,就是宣揚政府施政時應該多採用「自由家長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
 
我個人比較喜歡本書第一部分,也就是從幾個真實案例中來分析群體的行為方式。而此時只要主事者能稍微加上一點(不被人拆穿的)巧思設計,便能將許多人的行為給導向某種較佳的方向。比如在公共男廁的便斗上貼上個小蒼蠅貼紙,便能引導男性小便時的專注以維護清潔。將較為健康類的菜餚放在自助餐走道的起始處,可以改善使用餐者的取食習慣。湖濱公路彎道前加上醒目的白色橫紋,能夠有效引導駕駛人在進入轉彎前減速以減少車禍。這裡頭也談到了不少「心理學」相關的主題,比如像選擇上的「惰性」、認知上的「偏見」與「自信」、自制力不足、從眾……等等。這些都非常值得細細閱讀。
 
因此,本書作者便將人群分為「經濟人」與「一般人」,認為一般人由於心理學方面無法自我控制的短處,無法作出最佳的判斷,因此便有經濟人(如同作者)可以用更廣博的知識,設計一些小技巧來加以引導——也就是本書所說的「推力(Nudge)」——來使得眾人在不犧牲自由、非強迫的狀況下,達成最佳的集體成效。具體而言,就是在人民有選擇的情況下,設計出所謂的「預設(Default)」值,讓大多數不具自制力與缺乏知識的底層人民,能輕鬆悅快地選擇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決定。這就是兼具自由與控制的「自由家長制」。
 
基本上,我並不反對這種想法,畢竟人類之所以是人類(Homo Sapiens),原本就有許多內建的行為決定模式,即使這在作者眼中是多麼地不合理。而所謂的現代科學,正是為了盡可能地擺脫這種天性的限制而發展出來的。因此作者認為完全的「自由放任主義」對大家都不好。然而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的百年來也親眼見過,不少地區的人民也曾真實地以國家的規模實驗過「菁英計劃主義」而造成的悲劇,所以完全拋棄個人自由的集體制度生活,今天是沒有任何學者敢大聲宣揚的(當然,每個時代都會有的覺醒青年例外……)。居中妥協的,就是作者所提的中間道路︰由菁英(選擇設計師)來設計出各種的方案來讓人民自由選擇,但當中卻會以「預設」方式輕輕推動人民往集體的最佳方案的設計。
 
當然,作者也知道這種方式會遭致不少非議,特別是本書並不是單純的學術性作品,而且在第二、第三部分(佔全書一半的篇幅)表明他對於美國各項公共政策(退休金、民眾存款、投資、醫藥保險、器官捐贈與同性婚姻)的態度,因此本書最後一章便是在為自己可能遭致的批評來作辯護。比如他認為他們的「自由家長制」並不會「滑坡」成為干預性極強的「大政府」,並且持續宣揚這當中的「自由」的價值。不過,就在本書前一章裡作者建議政府還可以增設的「推力」項目中,我卻發現希望讓「騎機車是否要戴安全帽」一事的設計,是發行另一種「非預設」的「不戴安全帽的駕照」,由政府機關要求申請此駕照者必須檢附的保險、並要求申請者必須去上課。這種「擾官與擾民」的設計,其所耗費的社會成本似乎不太像是一位經濟學者所應該提出來的吧;若真的實現了,可能正是政府即將「滑坡」成為管理人民各種瑣碎小事的開端。
 
因此,也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將「選擇設計」,局限在「健康」與「職場安全」的領域比較不會有所爭議。至於作者在本書一半篇幅所想要增加人民全體福利一事,我倒覺得若已經牽涉到「爭議(controversial)」的議題,就不太適合大力宣揚︰因為作者(即本書不斷自我吹捧的更聰明的「經濟人」)所認定的「好」,在許多爭議的另一端看來不見得真的有其不容置疑的優點。
 
可以一讀的書,至少在書前的心理學分析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