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讀後小感】《潛龍與禿鷹的文明對抗》

從圖書館中隨手撈來的《潛龍與禿鷹的文明對抗》;通常我對政論書比較沒有興趣,但因為掛著時報出版的外皮,於是便從書架上拿下來讀讀。

本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歐洲近代帝國主義,特別是美國興起後的擴張與現代世界的成形,主要是講「歷史」,因而也是吸引我的部分。第二部分,則講中國知識份子在西方衝擊後反應,並評論自由主義(特別是殷海光)的發展,可說是臺灣戰後的「思想史」演進。第三部分,則幾乎是作者黃光國的「時論/政論」文章集結,算是對我價值最低的部份了。出於個人的「偏見」,我對於時下政論分析的材料並不看好,因為保鮮期/有效期限通常很低︰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預言家,無論講得再怎樣頭頭是道,這個世界絕對不會照個人的意願進行的——無論古今中外,上一代所留下的政經評論材料,下一代常常都成了笑話大全。
第一部分講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算是再度令我確認了人性的同一性。從我自己小時候開始,所閱聽到的美國歷史描述,差不多都是站在「正面」的觀點,猶如戲劇中主角的英雄軌跡發展的情節推進。但現實情況,但從歷史的證據來看,這個政府「對外」的行為,幾乎與歷史上所有帝國的發展完全一樣。「帝國」,正如 John Darwin 所說的一樣,是人類文明史的常態,它會自行發展成為它該有的型態。因此在閱讀過各種事實經過之後,我對美利堅合眾國的「帝國」觀感,可以抱持著比較「健康」的心態了︰不用過度美化(這是我們島內長期以來的主流),也不需過度醜化(這是本書作者的意識形態)。
第二部分的思想史,我讀來比較陌生。因為我求學階段到了最後所走的是理工的路線,於是在哲學部分的發展並不熟悉。雖然知識的劃分是人為的,「人文科學」、特別是在「哲學」的這一部分,我個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如同本書在這裡所講到的,中國在民國後的文哲思想弄潮兒,跟今天島內的情況一樣,念玆在玆的都是在搞「政治」。本書作者花了不少篇幅來批判殷海光的學識,雖然我不太清楚事件始末與當中貓膩,但卻很容易理解︰他在當時之所以擁有如此之大名,與其說是殷本人對於邏輯的學術含養,不如說是跟郭衣洞一樣「狂罵中國傳統、批評政府」而來暴得大名吧。
第三部分的中美評論,可以說是表現作者本人的意識形態材料。由於作者本人鎖定在中國(包括臺灣和大陸)與美國,視野偏小(畢竟這個世界還有許多「大博奕」的參與者和變因),看看就好,就可以把書還回去了。

---
以下是閱讀時的筆記︰

1.
記得卅多年前,中學生的我,最愛找資料去讀「國民黨不敢告訴你的歷史」——所以今天覺醒仔在幹的事,小弟我很早以前就經歷過了(不過當時我可沒同伴,全都是同學在旁聽我發瘋……)。
這些年來,步入中年的我沒事就會讀到「美利堅合眾國不敢告訴你的歷史」。不過這個話題很敏感,因為島內的政治氣氛不健康,人民會自我彼此監督。猶記得某次我和老友歐陽在新竹Nova逛街時,講到二戰米帝對東京平民的瘋狂濫炸超過合理的程度時(也就是《螢火蟲之幕》的時代背景),旁邊有某位路人在旁側聽到,立刻大聲指責我為何不去計較日本人對其他國家人民的暴行……
這本《潛龍與禿鷹》是講現代的中美對抗,出版日是 2020 年八月,可能再過幾年後當中的內容將會過時。不過裡頭講到的某些觀點似乎挺有趣,於是從圖書館抄回家翻看。美利堅立國後的帝國擴張慾望,雖然我老早就知道,但我過去一直以為它和十九世紀之前的歐洲老牌帝國主義,應該還有些「進步」的吧。
比如從前我知道的是,在一戰時,德意志國潛艇攻擊了英國客輪,上頭有很多美國公民因此喪命,導致美利堅民心沸騰決定參戰。但本書有寫,「路西塔尼亞號」遭到擊沈是在 1915 年五月,而美利堅是直到 1917 年四月才對德宣戰。這兩年當中,德意志未再對美利堅有任何挑釁之舉。若「脈絡」一番,這個事件發生了兩年,人民再怎麼沈痛,也就過去了。但我過去所讀的資料,則愛將兩者並排,彷彿受到委曲的孩子不得已而對欺負他的惡霸加以反擊。
本書作者有寫到歐美文明中,繼承自古希臘的思維,也就是雅典對米洛斯城邦的最後通牒︰「強者為所欲為、敗者俯首聽命」。這個切入點,值得探索一番。

2.
過去我對殷海光這個人沒概念。只在李敖當年在電視評論節目中由側面知曉,他是曾經遭到KMT迫害的知識份子之一。
最近讀的這本書,談到殷海光本人,作者基本上認為他的「本行」——邏輯實證——的學問是不太行的。但為何他會成就一定的名氣,以及他會被萬惡的KMT刁難,原因也不難理解。由於他在臺大開課時,整個學期下來,邏輯哲學講不到教科書中的一半內容,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拿西方自由民主主義框架來罵其他學者,並不時批評到時政。
因此殷海光的名氣,不是建立在他的哲學專業上(當時就有其他文人斥責他學問不通,只拿術語唬弄學生),而是因為他「有膽公開罵政府」。
當然,我覺得「以今非古」也不太公平。只是大學教授把教書時間拿來當作政論,我們還是得「校正」一下我們的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