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讀後小感】《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這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叢書之一,作者是「上田信」。本書的最大特色,是破除了我們傳統的「政治史」的編寫方式,用「經貿史」作為主軸,講述了從十四至十九世紀「東歐亞」的歷史發展,也就是中國元末至清朝中葉的介紹性通史。此外,對於某一時期的中國內政,作者會像史景遷一樣,用某個具代表性的人物一生傳記,來帶出整個時代的脈絡景象。
 
由於我們從小由教科書所獲知的材料、以及坊間絕大多數的歷史普及讀物,「政治史」與「道德觀」永遠是最基礎的入門台階。但畢竟我的年紀也不小了,在自己中年以後的人生經驗,得知「道德觀」中心論,永遠無法觸及與解釋更深一層的人類社會真相——不是說道德不重要,而是困在道德醬缸中,是無法真正「成長」的小朋友,大概就只能修練到郭衣洞的等級而已。如果不想扯得太遠談到演化生理學,那麼用「經貿史」來看待歷史,絕對是更有用的一個方便法門。許多年前就已經發現,如果想更透徹地瞭解中古宋代以後的中國史,不把整個全球貿易交流的框架給引進來,還是「某某皇帝很棒」、「某某大臣很爛」這種八股的煮酒英雄論,那麼除了瑣碎的百科式客觀資料之外,我覺得那種書籍只適合給中學生來看吧。
 
由這本《海與帝國》的描述,讓我們知道在這四五個世紀之間,東亞各區之間的交流有多麼地旺盛(順便可以得知,過去我們被西方史觀給「灌漿」說東亞各國「閉關自大」是多麼地誤導了……),泰國(暹羅)的稻米在 17 世紀便已大量地進口到中國域內(陳弘謀的主導)。而透過貨幣(主要是銀兩和銅錢)的流通,即使朱元璋開國時檢討元朝敗亡原因而打算採取真實意義上的「閉關自守」,但沒過多久,便也因為人口滋長而造成戶制自然崩解,中國再度成了世界貿易的強大引擎;雖然明代因為白銀流通的副作用(糧食流不到內陸省分而造成飢荒)而導至整個政府的滅亡,清代則將張居正改革後的稅賦制度加以修正——銅銀兼用,阻卻與控制住前朝「荒災」的蔓延。這些都是貨幣經濟學所塑造出來的大歷史走向。
 
本書還談到了清朝建立初期蒙藏兩地的各方政軍宗教勢力的糾葛現象。這令我回想起先前見到岡田英弘的右翼史觀,總是愛宣稱東亞王朝的「法統」是由元朝交給了清朝,與朱元璋建立的漢人明朝無關。但實際上,在元帝逃離大都之後,察哈爾的達延汗、俺答汗,衛拉特蒙古的顧實汗,準噶爾蒙古的葛爾丹,更不用說達賴喇嘛四世本人就有成吉思汗的血統。這麼一連串的聯盟與互鬥,軍事與信仰上的合縱連橫,複雜到難以用兩三句話描述完畢——那麼為何日本右翼卻可以抓住一件小事(皇太極拿到元朝元璽)便死命認定,只有愛新覺羅家族才是真正享有法統?我還覺得若刻意排除「拳頭大的人能稱王」原則,則今天還活著的達賴喇嘛十四世,還更有「法統」能宣稱全東亞都是他的統治領域哩!當然,原因並不難理解︰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成功地組成了一個「滿州國」,因此全東亞的一切史觀全都得以滿州國為正統才行呀。這並不是在「研究歷史」,而是要讓歷史為政治意識形態服務。
 
至於本書在 445~446頁,談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主題〈白銀去哪裡了?〉,討論英國藉由鴉片貿易從中國獲取了大量的白銀之後,總該有個其它的出路。上田先生認為,應該與東南亞的「新加坡」建立有關。英國將這些白銀拿來,當作開發南海–印度洋的貿易樞鈕的資本,選定的地點就是新加坡。非常有趣。通貨一定要「流動」才能創造出財富,一味地藏掖在身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總的來說,本書材料非常豐富,非常值得細細研讀。

---
以下是閱讀時的小筆記︰
 
1. 以前在學校讀歷史時,提到兩宋時代給北方政權的「歲幣」時,總不忘多加幾句「喪權辱國」之類的情感評語,並為漢人政權的衰弱而嘆息。
 
近幾年在不同的歷史研究作品中讀到,若由「經貿」的眼光來看,「歲幣」對兩宋不見得是壞事(反倒說,是件絕妙的好事)。經過隋唐中古之後,東亞中原的生產力,早已遠遠地落後於江南之地了。因此以貨品交換而言,永遠是北方需要南方來得多。兩宋將銅銀等金屬貨幣送給北方政權,到了後來,這些貨幣會再因為北方購買南方糧食與物品再度流回南方。
 
國家級的貨幣經濟學很有趣。坐擁廣大的金銀,完全比不上貨幣流動所造就的富裕社會——這與個人理財的經驗完全不同。
 
也因此,當元末大亂時,一方之豪的張士誠、方國珍,完全沒有想要打著民族主義去反抗北方的蒙元政權。對他們來講,能夠將自己豁下的物產「運銷」到北京去,遠遠比掄刀弄槍殺韃子來得划算多了。只有窮省分出身的朱八八,才會根據自己的家鄉經驗,認定種地比貿易更重要了。
 
---
2. 在翻閱的這部由日本學者所撰寫的《海與帝國︰明清時代》,讀到明代開國時朱八八打算「繞過貨幣、實物貿易」的作法,搞了一百多年後,還是又回歸到了貨幣計價這種「道德墮落」的情況了。回想卜正民《縱樂的困惑》也有類似的描述。
 
貨幣究竟是什麼?好像任何人都曉得某物等同於某幣數量,但放在流通上(特別是國際貿易),卻又沒人能知道它能帶來怎樣的繁榮或蕭條。
 
#我一直將貨幣當成宗教信仰來看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